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慈善捐赠在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慈善捐赠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慈善捐赠在规模上、结构上都存在着差距。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内容,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收入公平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慈善捐赠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而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其中,合理的税收法律制度能够对捐赠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提高捐赠者的积极性。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相继得到了落实。这主要表现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领域。但是我国现行有关慈善捐赠的税收法律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立法混乱、扣除标准不统一、扣除额度明显偏低、程序过于复杂等。这些已经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正是针对我国慈善捐赠税收制度存在的不足,着重从法学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完善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法律制度,提高捐赠者的捐赠热情,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慈善捐赠税收法律制度的一般分析。主要是从慈善捐赠的内涵入手,对慈善捐赠这一概念作了简要分析,同时介绍了慈善捐赠税收法律制度的内涵,并就税收法律制度促进慈善捐赠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是域外慈善捐赠的税收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通过介绍美国、德国、日本、台湾地区的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对可取之处进行总结,得出可为我国借鉴的经验之处,包括受赠组织明确、税收优惠力度大、遗产税的开征等。第三部分是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慈善捐赠的现状,然后从所得税法、流转税法、财产税法三个方面对我国现有的有关慈善捐赠税收法律制度进行梳理,总结出立法混乱、扣除标准不一、税收优惠力度低、程序复杂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议。主要是针对第三部分总结出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具体包括提高立法效力层次、统一扣除标准、提高税收优惠力度、简化减税程序等,同时就配套措施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并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提出了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