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理解已成为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该研究领域对正常个体语篇理解的个体差异研究初见端倪,但尚未涉及特殊人群。洞悉聋生阅读理解困难的本质,对特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聋生阅读困难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决定在语篇层面上比较深入地探索聋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的认知原因。为此,笔者以当前语篇理解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即时研究方法与延时回答问题法相结合,以所学语文教材为选取对照组听力正常学生的标准,在关注语篇理解研究动向从文本基面到情境模型转向的基础上,采取层层剥落的范式展开了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与听力正常学生语篇理解过程亚成分加工活动和加工效果的认知比较。 论文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与整体构思。笔者系统回顾听力正常个体语篇理解和聋个体阅读研究,指出已有关于聋人阅读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趋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整体构思。 第二部分为系列实验研究,包括6个实验。实验1在限时呈现实验材料条件下,运用启动技术比较了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实验组与低于其3个年级听力正常学生对照组在句子表征水平上的加工模式和加工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句子表征的加工模式上与对照组相同,但在加工效果上存在显著差距。 实验2和实验3采取自定阅读速度的按键反应法分别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局部连贯水平和文本明显信息间连接的整体连贯水平上的差异。发现,两组被试在自定阅读速度的局部连贯水平和文本明显信息间连接的整体连贯水平上的加工模式并无差异。 实验4和实验5分别采取按键反应时法和眼动追踪法等即时研究法与延时法比较了两类被试在背景知识参与下文本不同部分因果连接的整体连贯水平上的加工模式与能力、对文本明显信息储存及文本局部连贯、对文本无关信息抑制的能力.结果显示,在背景知识参与的整体连贯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相同的加工模式:在局部连贯和背景知识参与的整体连贯能力上,两组被试也无差异,但实验组以花费显著长时间为代价;在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上,实验组显著差于对照组;在语篇阅读的注视时间、注视频率、眼跳距离上,两组被试没有差异,但在注视点和回视次数上实验组表现出显著多于对照组的特点。 针对实验5实验组表现出较多回视现象可能反映了其在背景信息的激活上存在缺陷的问题,实验6采取探测技术比较了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与低于其4个年级的听力正常生在背景信息激活上的加工模式和加工效果。结果表明,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背景信息激活的能力显著差于低于其4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 本论文系列实验结果发现: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在语篇理解过程的句子表征、局部连贯、整体连贯加工模式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相同,但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需要花费显著长的时间才能获得与后者相同的成绩。尽管在背景信息激活上,两类被试的加工模式相同,但在加工效果上,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远差于低于其4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 本研究证实了当前聋人阅读的主流观点,即聋个体与听力正常个体阅读过程的加工方式相同,但发展滞后;发现了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阅读能力低于同龄健听学生的部分本质原因,即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在语篇理解过程的句子表征、局部连贯、整体连贯、背景信息的激活和无关背景信息的抑制环节上均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