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安徽女子教育刚刚起步,在为数不多的学堂内,女生与男子同校,女子学校并未单独建制。而教会女学的创办,学制的制定和颁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安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安徽女子中学,分为省立和私立。省立女子中学6所,其中2所设立在合肥,芜湖、怀远、屯溪、阜阳各1所。最富有盛名的私立女子中学主要有:六安私立海峰中学、宿州启秀中学、合肥县私立三育女子中学。 民国时期,安徽省女子师范学校的起步,晚于安徽女子中学,但是形成自己的师范教育体系,其中省立安徽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育模式成为以后女子师范学校教育发展的范本。截止到1945年,安徽省师范学校共34所,其中省立女子师范学校2所。1947年秋全省共设省立师范学校9所、女子师范学校3所。 民国时期,安徽女子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最为缓慢,没有形成女子职业学校教育的体系。1922年,安徽仅有女子农业学校1所、女子职业学校1所、女子职业补习学校3所。 本文探讨了民国时期安徽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女子职业学校的沿革与发展,并对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进行个案分析,揭示了民国时期安徽女子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这就是:民国时期的安徽女子学校发展虽然晚于其他省份,但是她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教学质量等并不逊于江浙等发达省份。安徽女子学校,培养了一批人才,例如1930年安徽省中等学校学生数总计12336人,其中男生9852人、女生2484人。安徽女子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极大冲击男子独尊的教育地位。安徽女子学校的师生,政治参与的热情高,积极投身社会活动,为妇女解放运动和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不可否认,民国时期安徽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的区域严重不均衡。安徽女子学校教育,主要是女子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女子师范教育、女子职业教育。高等女子学校教育几乎没有涉及。参加社会活动毕竟是少数人参加,并没有形成规模;男女平等还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