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在占有张家山汉简247号墓(为称述方便以下简称“张简”)全部语料基础上,以其中的数量词和称数法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专书专题语法研究。论文旨在全面系统反映张家山汉简中数量词使用情况与称数法特点。共分四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张简出土情况、学术价值、研究现状以及本论题的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所在。第二章数词研究。本章从基数与序数两方面疏理了全简数词。就基数而言,整数情况是:系数全部出现,若干数字有大写形式,复合数词中间不见使用“有(又)”,不相邻位数组合中间没有“零”等文字间隔。对于分数,除出现“半”、“大半”、“少半”外,还有用单个整数或二数连用表示分数。此外《算数书》中出现了六种较明确的分数表示格式,呈现出的规律是:一、如果用“之”,则“之”位于分子之前;二、如果用“名词(量词)”,则要位于“分”之后;三、整数与分数组合构成代分数的时候,两者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由“有(又)”连接,但整数后面一般带有“名词(量词)”。倍数只在《算数书》中见到,可归结为单用整数、整数+之、整数+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乘法关系式“×乘×”、“以×为×”、两数相连表示“×次方”、与现在完全相同的倍数形式“×倍”七种方式。约数表示法也出现六种方式:“数”加在名词或动词前面、“可”或者“餘”与数词结合、两数相连、数词单用、用“若干”表示约数。就序数而言,全简未见有序数词头“第”。表示时间次序,在年、月前直接加数词,使用干支纪日;其他顺序表示法有:用一个整数序列为条目编次;用“伯”、“季”表示兄弟排行;用“长者、中者、少者”表示人的长幼次序;用“次”表示“第二”:用“始……次……次……次……次……”表示顺序;用“太上、其次、其次、其下”表示次序。用“一曰、二曰、三曰、四曰”表示次序。此外在本章中根据对数词的全面研究,就张简的两处简文:“律令二十九(?)~1种”和“因而五之为实,令七而一四[为法]。”提出新的校释意见。第三章量词研究。本章归结出张简共有59个量词,分为57个名量词,2个动量词。名量词含有36个自然单位量词和21个度量衡单位量词。自然单位量词分为21个个体单位量词人、匹、乘、箇、枚、翭、(?)(裁)、钱、更、牒、言、章、篇、具、种、等、级、所、户、室、宅和15个集体单位量词两、驷、稯、束、算、辈、椑、盛、棓、筩、笥、囊、合、(?)、车。度量衡单位量词分为长度单位量词7个寸、尺、步、寻、丈、韦、里;面积单位量词2个畝、顷;容量单位量词2个升、斗;重量单位量词5个銖、两、斤、钧、石;时间量词5个日、夜、月、旬、岁。动量词2个伐、发。通过测查可见,总体上名量词比较丰富,门类比较齐全;动量词则极为少见。就名量词而言,使用频数各简明显不同,两方面原因造成这种不均衡:一方面是因为各简书本身竹简数量有差别,另一方面是因为八种简书内容性质不同致使量词使用的频数出现较大差异。从名量词内部使用频率看,度量衡单位量词出现频率较高;与之相比,自然单位量词个数较多,但单个使用频率较低,可以看出:在当时自然单位量词的运用不如度量衡单位量词普遍。本章还就学界较有争议的时间词性质与归属问题进行了探讨,设置了两个框架,对判别时间名词与时间量词做出探索尝试;并论证时量词与度量衡单位词中其他各类量词基本性质相同,应该归入度量衡量词体系。第四章称数法研究。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本章从事物数量表示法和动作事物表示法两方面对张简的称数法展开研究。调查研究的结果是,表示事物数量主要有用数词不用量词、用量词不用数词、数词、量词兼用三种类型。按照与名词的组合方式具体可分为十种形式:【数词单独使用】、【数+名】、[名+数】、【量词单独使用】、【名+量】、【数+量]、【数量+名】、【名+数量】、【数/数量+方位词]、[数/数量+盈/过/至/到】。动作数量表示法主要有三种类型:数词动词直接结合,分【数+动]、[动+数】两种形式;数词位于动词短语后;使用动量词。文末的附录就“一”在位数与量词前的缺省问题,《算数书》中“半分寸”、“一半”的释读问题提出了我们的观点。全文采用穷尽性统计,数据库分析的手段,对简中数量词使用频数,称数法特点进行深入细致考察,在论文中以静态描写的方式呈现,同时参证前辈与时贤在上古汉语数量词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考察,一方面展示张简数量词与称数法全貌,一方面对前人疏忽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功力小够,只能尽力进行上述研究,希望能为推动上古汉语数量词研究方面的进程做一点微薄贡献,也为后来学者研究提供一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