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广为流传与接受的小说,自出版之后,就成为了评论界的焦点。本文通过解读小说对童话的戏仿,分析亨伯特处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状态,尝试性地通过文体分析来展现主人公的心理。随着幻想与现实在亨伯特的头脑中此消彼长,他的心理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因此本文跟随亨伯特心理变化的逻辑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章叙述亨伯特秘密地在幻想世界里徜徉,却不断遭到现实世界的干扰。亨伯特实际上是一个唯我论者,受困于对永恒的幻想,而洛丽塔被他当成发泄欲望的工具与逃离时间监禁的出口。然而因为道德禁忌与传统观念时常侵入亨伯特的幻想世界,他只能抑制着对小仙女的欲望。第二章展现亨伯特处在天堂与地狱融合的裂缝中挣扎的心理状态。最大的阻碍移除后,亨伯特利用洛丽塔失去母亲后的无助,享受着幻想世界的狂喜,但同时也被恐怖的现实折磨。小说中童话故事与恐怖场景的交替,以及无处不在的镜子意象充分地剖析了亨伯特在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游移。最后一章解读亨伯特对幻想的超越,以及回到现实后对于自己罪恶的认识。亨伯特罪恶的替身一奎尔蒂的死亡标志着他幻想岛屿的沉没,亨伯特最终超越了对永恒的迷恋。然而走出幻想后,现实却无情地告诉他:他只是一个魔鬼一样的父亲,将自己的女儿当成一个迷恋的物体。但是在叙述者亨伯特的眼中,洛丽塔却是他美学追求的一种体现,通过洛丽塔这一人物的塑造,他更深地挖掘出“迷恋”这一情绪,也表达了他想要追求永恒的努力。通过分析纳博科夫对童话的戏仿,本文走进亨伯特的幻想世界,展现童话故事到恐怖场景的转换,也揭示亨伯特想要把罪责推到奎尔蒂身上的伎俩,从而更进一步窥视亨伯特那幻想与现实不断冲撞的内心世界。亨伯特最终超越了对永恒的迷恋,而《洛丽塔》这本小说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