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TOR信号通路的制首乌大黄素有效成分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来源 :贵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深入研究制首乌有效成分大黄素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机制,并以Apo E-/-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大黄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mTOR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以及干扰素γ(IFN-γ)的调控作用。
  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Apo E-/-小鼠普食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成6组:AS模型组、制首乌大黄素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大黄素中剂量+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为C57BL/6J小鼠12只。使用高脂饲料膳食法进行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建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6组用高脂饲料(21%猪油,0.15%胆固醇,78.85%基础饲料)饲养9周,并每隔1天腹部皮下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5g每只。成模后停止LPS注射,并每组随机处死一只小鼠,进行主动脉及肝脏HE染色,确定成模。从第10周起,基于高脂饮食,大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40mg·kg-1、20mg·kg-1、10mg·kg-1灌服大黄素,阳性对照组按200mg·kg-1灌服血脂康,大黄素中剂量+雷帕霉素组(联合用药组)给予20mg·kg-1大黄素以及腹部皮下注射雷帕霉素1mg·kg-1,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并灌服生理盐水。所有药物体积均为0.5mL,持续给药6周后取材。小鼠禁食不禁水12h后称重,处死。采取摘眼球取血法,每只小鼠取血1mL左右,静置,离心,分装血清,测量血清中血脂TC、TG、LDL-C和HDL-C的浓度。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MCP-1、IFN-γ水平含量。取小鼠主动脉近心端2cm进行切片HE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观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CP-1、IFN-γ、mTOR mRNA的表达,并检测通路上游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TOR、p-mTOR、PI3K、AKT蛋白表达。
  结果:1)小鼠取材称重,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制首乌大黄素各剂量组、阳性组、联合用药组与AS模型组比较,小鼠取材时,体重均小于模型组(P<0.01)。2)比色法测吸光度并计算得到血清中TC、TG、LDL-C、HDL-C水平含量,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制首乌大黄素各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与AS模型组比较,TC、TG、LDL-C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HDL-C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3)ELISA法检测血清MCP-1、IFN-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大黄素各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差异显著;IFN-γ水平总体明显升高(P<0.01)。4)HE染色切片镜下观察,大黄素高、中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能有效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延缓斑块的形成,而低剂量的效果并不明显。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IFN-γ、mTOR、PI3K、AKT mRNA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黄素各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心肌组织中MCP-1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IFN-y mRNA水平升高(P<0.01);mTOR、PI3K、AKT mRNA水平降低(P<0.05),其中大黄素低剂量组中mTOR、AKT mRNA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6)Westerm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mTOR、p-mTOR、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进行比较,除大黄素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外,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除大黄素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外,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I3K蛋白除大黄素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外,与模型组进行比较,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只有大黄素高剂量组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一定剂量下制首乌大黄素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病变有显著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有关。还与其能调控此通路相关因子,并阻止炎症反应的蔓延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非暴露式气管灌注纳米铟锡氧化(Indium Tin Oxide,ITO)物染毒法建立大鼠肺泡蛋白沉积症模型,通过病理学角度验证模型的成功,从不同剂量和单一剂量不同染毒时间两个方面,研究纳米ITO对大鼠肺组织的结构损伤、氧化应激以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规律,初步探讨纳米ITO引起的炎症效应及发病机制,以期找出纳米ITO中毒的关键点。方法6周龄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
研究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s blockade, ICB)治疗极大的延长了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患者的生存期。但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仅有很少的一部分病人能够从中受益。当前ICB治疗广泛应用的生物标志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患者治疗的获益程度,但是较低的回应率驱使我们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免疫治疗预测指标。
  研究方法:
  我们收集了来自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吸收到党员队伍中,高校作为这些青年党员的重要培训基地,培养出党性强的优秀分子,将直接影响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政治素养不足、学习自觉性不够等问题。需要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开拓教育方式,从而使学生党员拥有坚实的政治品格和较强的党性修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
期刊
目的
  随着全球超重肥胖率的持续升高,育龄期女性超重肥胖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妊娠前超重肥胖和妊娠期增重过度不仅对母体和子代的近期健康产生影响,还对子代的身体成长和神经发育产生长期影响。母亲妊娠前超重肥胖对子代神经发育影响的潜在机制仍尚未明确,继发于母体肥胖的炎症增强可能是这种关联产生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关于母亲妊娠期体重与子代特定神经发育领域的关系仍缺乏纵向研究,且缺乏对潜在机制的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3个方面:(1)通过出生队列研究探讨母亲妊娠
研究目的:本研究从小分子物质的角度出发,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外源性环境污染物、药物小分子以及内源性胆汁酸小分子,基于代谢毒理学方法研究其产生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内容和方法:1.PAEs及邻苯二甲酸单酯对UGT的抑制作用建立体外代谢酶孵育体系,检测高暴露的PAEs(DAP,DBP,DCHP,DEHP,DEP,Di BP,Di OP,Di PP,DMEP,DMP,DHP,DNP,DPP,BBOP和BB
目的
  1)通过采集孕妇的一次性随机尿以及24小时尿样,探讨一次性随机尿尿碘浓度(spot urinary iodine concentration, SpotUIC)和尿碘肌酐比值(the ratio of iodineandcreatininein spot urinesample, UI/Cr)评价孕妇碘摄入量(total iodine intake, TII)的准确性。
  2)通过采集孕妇的一次性随机尿,静脉血,并对孕妇进行甲状腺B超检测,探讨我国孕妇碘安全上限值(tolerabl
目的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致死率居于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疾病负担。肺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生活方式与遗传风险对肺癌发生风险的具体作用需要进一步来量化。医疗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肺癌风险因素的全面认识与肺癌的精准预防提供了新的思维与机遇。本研究围绕着生活方式、遗传风险与肺癌的关联分析与防控管理,基于多源数据库来识别肺癌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分层分级。通过大型队列来评估生活方式因素、遗传易感性对肺癌发生风险的效应大小,以及它们的不同组
全氟类化合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新兴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同时具有极强的抗水解、抗光解、耐酸、耐碱能力。全氟类化合物疏水、疏油的特殊理化性质使其被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如一次性食品包装、炊具涂料、户外用品等消费品,以及消防泡沫、抛光剂、涂料等生产加工领域,自使用至今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该类物质可以在多种环境介质中被检出,如土壤、水体及大气沉降物等。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会以多种方式暴露于全氟类化合物。人体外周血、脐血、甚至母乳中均可检出该类物质,其造成的健康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氟
目的
  叶酸(folic acid,FA)是神经发育的重要维生素,通过一碳代谢途径参与DNA和RNA合成,以及DNA甲基化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孕妇叶酸补充状况对1、3、24月龄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探讨DNA甲基化作用机制,同时为我国育龄女性合理补充叶酸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为出生队列研究,于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市1个区级妇幼保健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采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收集母亲孕检、生产和产后检查记录。在产后第一次检查时回顾性
目的:评价芪归八味汤的急性毒性,并为其慢性毒理实验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将小鼠适应性喂养三天后,禁食12h,不禁水。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由预实验所得出半数致死量LD50,确定正式试验给药组分别灌胃不同浓度的芪归八味汤浓缩液,空白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若预实验未能测出其半数致死量LD50,则进行最大给药量试验。灌胃给药2次,两次间隔6h,期间不进食,给药后连续观察7d,正常饮食。
  药物制备:取芪归八味汤(颗粒剂),逐渐加入蒸馏水配制成浓稠混悬液,并以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