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我国经历了三次较为显著的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探讨也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自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其传导机制更是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论,在各种看法与见解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观点认为我国本轮通胀具有显著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征。鉴于此,本文在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货币供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价格传导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机制与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两方面分析国际输入型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结合全球经济危机背景,利用2000-2013年月度数据进行了对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通胀的特点,在通货膨胀理论与上述传导机制的综合研究基础上,从国际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两个方面对通货膨胀的输入型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此外,采用2000-2013年国际市场现货价格指数CRB,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MPI,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月度能源指数,CBOT大豆期货价格指数作为月度粮食指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ER,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广义货币供给量M2,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外商直接投资FDI,分别从两个传导机制建立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得出输入型通胀传导机制的实证结论。结果表明,本轮通胀主要是通过国际资本流入及汇率波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增多进而被动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量,形成对我国整体价格水平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并不显著,我国的通胀更多是从国际资本渠道传导而来,而非国际贸易传导机制。最后,通过总结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证结果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速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资本流动监管并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等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