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囚禁与反抗 ——《八月之光》中女性的空间困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之光》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小说家福克纳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核心之一,其中交叠与渗透着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与盘根错节的权力网络。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作家的写作策略和作品人物的身份危机与心理异象等问题,与女性相关的研究也聚焦于女性作为“他者”的单一维度或其与南方女性类型的关联,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不同地理空间中的女性空间实践及空间困境议题,从而凸显了本研究的创新性——本文以女性主义地理学为理论指导,尝试对女性的空间困境进行深入探讨。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女性主义地理学旨在揭示“男造环境”中的性别歧视和女性在空间使用上面临的种种限制。以琳达·麦道威尔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地理学家对身体、家庭、社区、城市、国家等众多地理空间进行审视,揭露了隐匿在不同空间形态中的性别化分隔与主体建构差异,从而为本研究探讨女性在私人与公共、内在与外在、家庭与工作等性别化的二元对立空间分隔中面临的限制和生存困境提供了理论依据。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女性的个人空间困境,包括身体的变形与精神的异化。女性病态的身体作为其空间困境最突出的具象,是父权文化参与女性气质塑造,对身体进行规训的直接后果。而女性精神的异化则表现为失语与疯癫。第二章主要聚焦主导女性性别社会建构的家庭空间和诸如隐蔽的孤儿院和背街餐馆等其他边缘化的空间形态。女性被描摹成家里的“天使”,家事和育儿被认为是女性神圣的职责,由此将女性囚困于一方家宅之内。即使在家宅内部,门窗等空间边界也往往用于标记女性出场的位址,从而将女性的权力进行严格的分割与圈禁。尽管少数女性获准进入了工作领域,其从事的工作仍然根据家事的特征进行派遣,并未真正脱离家庭职责的束缚。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女性对公共空间中性别歧视的反抗。乔安娜因其“北方佬”的身份被发往杰弗生镇的边缘,独自支撑家族帮扶黑人的事业,游走在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交叉地带,对性别空间进行操纵与颠覆,却在一场大火中遭致彻底毁灭。莉娜逃离家宅的束缚,逾越私人空间的边界,闯入公共空间,通过极具表演性的言行在父权文化盛行的南方顺利通关,最终成功改写自我被抛弃的命运。研究发现,通过对女性在性别化的空间分隔中所面临的种种限制与反抗的书写,福克纳对深受父权压迫的南方女性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间接揭露了遭受种族主义荼毒的南方对种族通婚普遍的焦虑心理以及南北战争带来的集体创伤与对立。但乔安娜的最终毁灭与莉娜的回归家庭也揭示了福克纳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对女性挑战性别空间的赋权存在局限性。
其他文献
分立于传统社会结构两端的阶层——士与商,在明中叶以后流动加剧,已然构成今人关注这段历史时无法避开的重要社会现象。居于明中期向后期过渡历史阶段的嘉靖至万历朝,由于特殊时代氛围的烘托,这一社会现象尤为典型,士、商两阶层的互动和联系不仅更加频繁,而且就历史时限看,现象相对集中。当处于士人阶层中的文人置身于这一极富时代特征的关系格局中时,意味着当时的文学生态、文学文本,亦即整个文学面貌乃至文学史的书写都将
田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又称薛公。因田文字孟,封于尝邑,所以号孟尝君。孟尝君依靠丰厚的资产与齐国贵族的公子身份招揽天下贤士,显名于诸侯,并且与同样以养士著称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孟尝君作为其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之中,孟尝君形象的呈现
随着当前我国劳动人口进一步走向老龄化,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问题已经日益受到了全社会和各科研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记忆作为老年人正常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情绪作为老年人维持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两者均为老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过往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大部分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注意、决策等都会有所衰减,但在情绪这一方面的功能基本得到了保留,甚至较之年轻人表现更佳,体现出了与年龄相关
从2010年开始,在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印度电影投入海外市场,并在海内外都大获成功。《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影片脍炙人口,其中关于宗教和女性的问题备受关注。基于印度电影的文化和宗教独特性以及女性人物形象在印度电影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将从伦理视角出发,选取2010年至2020年国内引进的印度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多部影片作为文本,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与分析。从印度女
从1921年第一部新闻事件改编电影《阎瑞生》到近几年的电影创作,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完成了对“空间”的自发复刻到自觉表现的转变,这其实是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在转向类型化、商业化过程中的创作策略与经济策略,而电影的类型化与商业化都离不开对观众心理的精确解读。那么,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如何通过“空间生产”以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影像空间如何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与现实认知?在近两个小时的观影经历里观众的主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国家工业化建设,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文艺领域,国家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打造了一支包含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和工农兵文艺工作者的工人阶级文艺大军,号召广大知识分子作家深入工厂、车间进行文学创作,同时扶持一线工人学习文学写作,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热潮。胡万春是在上海工业基地成长起来的工人作家,享受着国家对工人培养的政策福利,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从
从实地取景“拍”电影到棚内合成“做”电影,数字特效技术深刻影响了当今电影的发展。在这其中,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使电影表演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根据角色的五官、身材等体貌特征判断这一角色由哪位演员扮演。但在塑造虚拟角色的过程中这些依据都被技术窜改了,演员从台前走向幕后,观众无法从银幕中得知是谁在表演。电影在使用动作捕捉技术之前通过定格动画、特效化妆、机械模型等物理特效实体拍摄虚拟角色。从
莎士比亚将他对人类忘恩负义本性的追寻融入到《李尔王》与《雅典的泰门》的创作中。李尔、葛罗斯特、泰门屈从于谄媚之言而对逆耳忠言恼羞成怒,他们纵曲枉直的结果则是自身命运的急转直下。对三人悲剧成因的探讨会发现,他们不幸的根源在于视野及认知的局限。由于对“人”认识有限,主人公轻信看似忠贞实则心怀不轨的献媚者,而误解竭力揭露真相的忠贞者。本文借助于福柯的“认识价”,试图探讨人物对同一言行截然不同的解读。三人
学位
现代汉语“和”类虚词包括“连、同、跟、和、共”等,它们在语法功能上大都兼有连、介两种词性,而在“和”类虚词中,虚词“和”的连、介词性判定一直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现有研究中,学者已分别从句法、语义角度对虚词“和”介、连词性的区分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使用句法测试手段、语义特征对虚词“和”的词性做出区分,以及对主语、宾语位置上的虚词“和”的词性进行判定;但虚词“和”在补语、状语、定语等其他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