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丹人十世纪初在北方草原上建立了契丹国(时称辽),在建国后不久契丹人为记录自己的语言仿造汉字笔画先后创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契丹字与汉字并行于辽朝境内,一直使用到保大五年(1125年)辽朝灭亡。大辽瓦解后,契丹文字在金代继续被沿用,直至金章宗皇帝明昌二年(1191年)“诏罢契丹字”,先后使用时间长达270余年。随着辽朝的瓦解和契丹人的消失,契丹文字逐渐成为了死文字,无人能识,无从破解。
契丹文字的重现及其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巴林右旗辽庆陵契丹文帝后哀册的发现,并在20世纪70年代以“契丹文字研究小组”的研究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学术界的热切关注。20世纪90年代起,原始资料的陆续出土,契丹文字研究在前辈学者们坚实研究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在契丹小字原字之音值的构拟、词汇的拟音释读、文字拼写规律、语法规律的探寻,契丹大字字形的整理、词汇释义、大小字对应关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研究者们还对契丹大、小字进行了电子化处理,建立了契丹大、小字文献语料库,并制作了契丹字电脑字库,实现了契丹文字的现代化、数字化研究。
新世纪以来,契丹文字的研究进入了个新的阶段,研究方法及手段得到了更新,研究团队逐渐壮大,合作研究得到了加强,新资料不断地出土。本研究便是在这样一个契丹文字研究的学术环境下孕育形成的。本研究之研究对象《萧迪烈郎君墓志》及《耶律阿姆哈娘子墓志铭》是新近发现的且尚未公开的契丹小字文献。前者由志盖与志石组成。志盖上有4行26字,志石上有30行1232字。后者刻于志盖内侧,有20行577字。两件墓志共有1809字,分别刻于辽大康六年(1080年)和辽寿昌二年(1096年),是为夫妻二人之墓志。墓志与多个出土汉文墓志及契丹文墓志相关,记录了后族阿古只一系之后裔之众多人名、官职名、晋升情况、历史事件等,还记录了相关地名、山名及契丹生活风俗。对前人未涉及之契丹小字原字读音的构拟,对更多契丹词语的拟音释义,对汉文史料所载人名、事件之补充及更正是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的。
本研究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字学、考据学等研究方法,结合计算机检索统计,对新近发现上述两件墓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依照拓片将志文录入了电脑,再反复仔细核对,完成了墓志的电脑录文。其次,结合契丹小字文献语料库及检索系统,校对、校勘部分模糊字形,完成精良的抄本,同时对该墓志之已释读字做了标注。最后,对志文进行分段,并以墓志之开端、志主之先辈、志主本人及同辈、逝世及安葬日期、志曰部分、镌刻日期等六个部分对原始资料进行研究。
基于前贤之研究成果,参考《辽史》及相关契丹文、汉文碑刻文献,从契丹小字形、音、义入手,构拟了若干原字的音,释读了一些契丹语词及契丹语频率数词附加成分,考释出后族阿古只一系众多人名,整理出萧迪烈郎君家族世系,赓补了《辽史》中的一些讹误与缺漏。
首先,根据先前研究与相关史料,释读出契丹语词26个,同时为原字(土)、(非)、(失)和(失)、(天)分别构拟了?、ku、hiu及?ɑ的音,确定了先前研究中不甚确定的原字(蛊)之o?音和原字(究)之d音,推测原字(火)音或为ro。结合契丹小字文献语料库,归纳总结出了契丹语频率数词附加成分的语音形式d-?、t-?。结合相关墓志,考证出该合墓志出土地或是辽宁省阜新县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的辽代墓葬。
其次,利用释读结果更正和补充了《辽史》内容:(1)史载南阳郡公主为圣宗皇帝之女崔八,有误,实为圣宗第十二女泰哥。(2)推测辽代后族国舅小翁帐的形成年代应为阿保机建国初期。(3)《辽史》载“慈氏奴,字宁隐”,有误,慈氏奴之字应为“胡覩古”,“宁隐”应为其弟兀古匿之字。(4)辽代名将萧排押之父并非萧挞凛而是相关文献所载割烈(讫列)。根据解读结果,参考相关文献,详尽地梳理出了萧迪烈郎君家族世系,对辽朝后族外戚进行了补证。
最后,经笔者系统研究,对两篇新资料所载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了给今后研究提供便利,总结和归纳出了两篇新资料的主要内容,并把词汇索引附于文末。
契丹文字的重现及其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巴林右旗辽庆陵契丹文帝后哀册的发现,并在20世纪70年代以“契丹文字研究小组”的研究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学术界的热切关注。20世纪90年代起,原始资料的陆续出土,契丹文字研究在前辈学者们坚实研究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在契丹小字原字之音值的构拟、词汇的拟音释读、文字拼写规律、语法规律的探寻,契丹大字字形的整理、词汇释义、大小字对应关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研究者们还对契丹大、小字进行了电子化处理,建立了契丹大、小字文献语料库,并制作了契丹字电脑字库,实现了契丹文字的现代化、数字化研究。
新世纪以来,契丹文字的研究进入了个新的阶段,研究方法及手段得到了更新,研究团队逐渐壮大,合作研究得到了加强,新资料不断地出土。本研究便是在这样一个契丹文字研究的学术环境下孕育形成的。本研究之研究对象《萧迪烈郎君墓志》及《耶律阿姆哈娘子墓志铭》是新近发现的且尚未公开的契丹小字文献。前者由志盖与志石组成。志盖上有4行26字,志石上有30行1232字。后者刻于志盖内侧,有20行577字。两件墓志共有1809字,分别刻于辽大康六年(1080年)和辽寿昌二年(1096年),是为夫妻二人之墓志。墓志与多个出土汉文墓志及契丹文墓志相关,记录了后族阿古只一系之后裔之众多人名、官职名、晋升情况、历史事件等,还记录了相关地名、山名及契丹生活风俗。对前人未涉及之契丹小字原字读音的构拟,对更多契丹词语的拟音释义,对汉文史料所载人名、事件之补充及更正是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的。
本研究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字学、考据学等研究方法,结合计算机检索统计,对新近发现上述两件墓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依照拓片将志文录入了电脑,再反复仔细核对,完成了墓志的电脑录文。其次,结合契丹小字文献语料库及检索系统,校对、校勘部分模糊字形,完成精良的抄本,同时对该墓志之已释读字做了标注。最后,对志文进行分段,并以墓志之开端、志主之先辈、志主本人及同辈、逝世及安葬日期、志曰部分、镌刻日期等六个部分对原始资料进行研究。
基于前贤之研究成果,参考《辽史》及相关契丹文、汉文碑刻文献,从契丹小字形、音、义入手,构拟了若干原字的音,释读了一些契丹语词及契丹语频率数词附加成分,考释出后族阿古只一系众多人名,整理出萧迪烈郎君家族世系,赓补了《辽史》中的一些讹误与缺漏。
首先,根据先前研究与相关史料,释读出契丹语词26个,同时为原字(土)、(非)、(失)和(失)、(天)分别构拟了?、ku、hiu及?ɑ的音,确定了先前研究中不甚确定的原字(蛊)之o?音和原字(究)之d音,推测原字(火)音或为ro。结合契丹小字文献语料库,归纳总结出了契丹语频率数词附加成分的语音形式d-?、t-?。结合相关墓志,考证出该合墓志出土地或是辽宁省阜新县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的辽代墓葬。
其次,利用释读结果更正和补充了《辽史》内容:(1)史载南阳郡公主为圣宗皇帝之女崔八,有误,实为圣宗第十二女泰哥。(2)推测辽代后族国舅小翁帐的形成年代应为阿保机建国初期。(3)《辽史》载“慈氏奴,字宁隐”,有误,慈氏奴之字应为“胡覩古”,“宁隐”应为其弟兀古匿之字。(4)辽代名将萧排押之父并非萧挞凛而是相关文献所载割烈(讫列)。根据解读结果,参考相关文献,详尽地梳理出了萧迪烈郎君家族世系,对辽朝后族外戚进行了补证。
最后,经笔者系统研究,对两篇新资料所载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了给今后研究提供便利,总结和归纳出了两篇新资料的主要内容,并把词汇索引附于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