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内翻译史研究现状来看,虽然专家学者已经对清末民初时期的翻译活动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传统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集中在文学翻译研究方面,缺乏对这一时期其它学科翻译活动的相对关注。本文探讨的内容属于翻译学研究中的翻译史范畴,在陈述史实的基础上,尝试用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考察清末民初时期外国作品的翻译目的与翻译活动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学三个类别的翻译活动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翻译目的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包括原文本的选择,以及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弗米尔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翻译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到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目的论解释了清末民初译文的“不忠实”现象,认为不应单纯以“忠实”为标准来评价译文的优劣,而应该看该译文是否实现了译者预期的翻译目的。通过对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译者的行为受到了具体的目的支配。从开拓国人视野,科学强国;到救亡图存,改革政治;再到推广西方知识,启迪民智,这些翻译目的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不仅使译者在对原文本的选择上产生了变化,也决定了译者为使译文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