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易复发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炎症性肠病与生活环境、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系统都有关系,但是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蛋白质的泛素化在天然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及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E3泛素连接酶可以特异性地识别靶蛋白,并将不同的泛素链连接到靶蛋白上,发挥不同的功能。E3泛素连接酶FBXW7(F-box and WD repeat domain containing 7)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脂类代谢、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维持干细胞的稳态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它在炎症中的调控作用研究极少。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髓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FBXW7基因的小鼠(Lysm+FBXW7f/f mice)。通过饮水喂养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和三硝基苯磺酸(Picrylsulfonic acid solution, TNBS)直肠给药建立IBD模型,结果发现,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的肠道炎症表现出疾病减轻的症状。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肠道组织培养上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发现KO小鼠的IL-6和TNF-α的水平较WT小鼠相比有明显的降低,而IL-10的水平升高。RT-qPCR检测炎症模型小鼠的肠道固有层细胞IL-6、IL-10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KO小鼠的IL-6和TNF-α mRNA水平降低,IL-10的表达增加。在炎症的恢复过程中,KO小鼠比WT小鼠恢复得更快,具体表现在炎症恢复第8天时,KO小鼠结肠长度长于WT小鼠。ELISA和RT-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的IL-6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KO小鼠均低于WT小鼠,H&E染色也表明KO小鼠肠道损伤减轻。巨噬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被认为在促进炎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急性炎症的情况下,小鼠肠道固有层的Ly6C+单核细胞分化成促炎的CX3CR1int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参与感染和炎症反应,加重疾病的发生。我们检测发现WT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对LPS刺激的敏感度更高,并且分析比较了WT和KO小鼠IBD模型肠道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FBXW7缺陷小鼠体内炎性相关的CX3CR1int巨噬细胞在肠道固有层的聚集减少,并且KO小鼠的结肠组织中检测到趋化因子CCL2和CCL7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这两个趋化因子CCL2和CCL7的减少可能是造成CX3CR1int炎性巨噬细胞在肠道聚集减少的原因,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E3泛素酶FBXW7在炎症性肠病中发挥着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释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