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经标准胃癌根治术后仍死于远处复发,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发生了腹腔转移。腹腔转移多由腹膜微转移发展而来,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检测,主要有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PCR等方法。本研究通过术中对胃癌患者腹膜取材做免疫组化检测及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查,比较二者在胃癌腹膜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通过对胃癌腹膜微转移与肿瘤大小,是否侵透浆膜,淋巴转移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胃癌腹膜微转移的发生规律,为手术切除范围探寻理论依据,并更好地指导临床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2例,所有患者术前体检及术中探查均未发现有远处转移、肝转移、腹腔转移。术中在切除肿瘤之前行腹腔灌洗,术后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并自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网膜囊后壁近胰腺上缘处、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处取腹膜组织,术后做常规病理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9和CK20,并与HE染色及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对比。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表达于上皮细胞,阳性反应物质定位于胞质,呈现棕黄色。腹膜组织HE染色阴性,而CK19或CK20阳性者,视为微转移阳性;四处腹膜组织有一处阳性者即认为发生了腹膜微转移。本试验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CK19、CK20与PLC的差异,四种系膜之间关联性分析及腹膜微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等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膜组织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均未查见癌细胞,62例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K19和CK20,共检出腹膜微转移阳性者27例,其中横结肠系膜微转移阳性22例(35.48%),胰腺被膜微转移阳性22例(35.48%),网膜囊后壁微转移阳性19例(30.65%),盆底腹膜微转移阳性16例(25.81%)。免疫组化检测证实腹膜微转移阳性率为43.55%,远高于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PLC)(14.52%)。胃癌腹膜微转移与肿瘤的大小、侵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四种腹膜组织之间相关性检验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传统的PLC相比,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和CK20是检测胃癌腹膜微转移更灵敏的指标,可为胃癌根治术术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综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于进展期胃癌,尤其是肿瘤侵透浆膜面积较大者,应常规术中腹膜取材检测微转移,多点取材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并应该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争取做到网膜囊完整切除,以求达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