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牧业是内蒙古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由诸多因素导致草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草地“三化”反过来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恶劣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草地资源、恢复生态与提高牧民收入、增强牧民的文化素质和加强牧民的市场意识是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正是以可持续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探讨内蒙古可持续牧业发展的这些关键性问题。本文对一些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界定和分析后,展开了研究工作。首先,对内蒙古牧业基础性生产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牧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要素——草地资源的退化导致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草地鼠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可持续牧业生产的基础更加脆弱,根据有关草原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措施及近期的实施效果,建议应建立草原保护的长效机制。内蒙古人口数量的增加,为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素质低下和资源有限性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又成为可持续牧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其次,对内蒙古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的可持续牧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对内蒙古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该指标层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准则层,由牧业生产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牧区社会子系统和牧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四个准则层构成,第三层为指标层,由4组共24个指标构成。评估结果表明,1998-2007年内蒙古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各个子系统发展水平不一致,尤其是生态子系统波动较大。评估期内牧业可持续发展协调状况虽有所好转,但没有达到良好状况。再次,基于牧户层次对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实证分析,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基础数据,通过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分析牧户收入、牧户牧业经营规模、牧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测算的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是:一是调查户尤其是规模户和混养户存在超载过牧的现象;二是奶牛户的平均收入最高,牧户在市场利益的指导下,实施饲养牲畜内部结构的优化变动,但这种变动难度大;三是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相关的措施有利于提高牧户的收入。最后,本文基于前面的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提出促进内蒙古可持续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是:一是加强草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稳定;二是发展生态畜牧业;三是组建牧户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建立和完善牧业生产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