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创业板已经成为扶持中小型、新兴公司,建立正常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注入新的血液,响应科技型国家战略等提供融资平台。由于具有高成长性和高科技性两大特征,对于创业板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自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以来,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为了保持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相统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长效激励手段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创业板开板时间较短,板内公司的成长性较低,连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数量较少,披露数据不完整;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建立均衡且多样化的激励权益组合,多半只考虑到了显性激励手段,而忽视了更为经济有效的隐性激励手段,激励的投入数量和力度也很不足;大部分创业板公司技术创新研究以研发支出、投入作为衡量指标,指标体系较单一,衡量角度缺乏全局性,技术创新过程性监督和成果实效评价不到位。本文使用统计实证方法着重从两大激励对象的角度进行代表性指标的筛选,进而便于从不同激励对象的角度提出优化建议。在研究对象上,本文选择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股权激励实施现状与效果的研究对象;本文不再选用常见的业绩评估体系,而是以技术创新的成果产出为基础构建影响模型对其股权激励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在对有关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技术创新研究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前提下总结出研究所需涉及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以不同激励对象为角度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影响指标框架,确定研究假设,进而进行样本公司和数据的筛选,通过对样本公司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初步检验样本和指标的相关度,并着重通过实证回归过程,分析并验证得出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激励权益比例、中基层核心技术人员持激励权益比例与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率和无形资产比率两两正相关,公司规模与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率和无形资产比率正相关,资产负债率、公司现金流量与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率和无形资产比率负相关的研究结论。由此可知,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主体的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现有的股权激励研究成果,而且还能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本文针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股权激励份额不高、水平低下、模式手段相对单一,技术创新指标体系不全面,创新过程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和矛盾,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从合理安排高管与中基层核心技术人员间的股权激励权益配置份额、将技术创新成果指标纳入公司股权激励评价维度、挑选使用均衡的股权激励权益组合、加强公司激励过程监管、营造技术创新研发环境、重视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横向拓展环节和加大公司技术创新中的隐性激励因素的比重等方面进行优化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