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试图比较以Gemini MKⅡ(Link,Germany)为代表的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和以GenesisⅡ PS型(Smith-Nephew,USA)为代表的固定平台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plasty,TKA)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以阐明何种假体的疗效更为理想。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在2002年5月到2009年1月期间采用Gemini MKⅡ及GenesisⅡ PS型假体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者的临床和X线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213例(231膝),按假体不同分为两组:固定平台组107例(115膝),男36例(39膝),女71例(76膝),平均年龄65.0±9.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7.2±2.2kg/m2,术前诊断:退变性骨关节炎97膝,类风湿性关节炎8膝,创伤性关节炎10膝。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83.2±9.3°,术前KSS评分为91.4±7.6分,Feller髌骨评分为18.5±3.7分。活动平台组106例(116膝),男31例(37膝),女75例(79膝),平均年龄62.3±7.7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7.8±2.4kg/m2,术前诊断:退变性骨关节炎91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3膝,创伤性关节炎12膝。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84.3±10.0°,术前KSS评分为89.4±9.5分,Feller髌骨评分为17.8±2.9分。手术后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股骨角、胫骨角、和侧位片上测量的平台后倾角、股骨屈曲角、胫骨平台在冠状和矢状位上的覆盖率和髌骨倾斜或半脱位率。观测比较了两组膝关节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X线片检查图像、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Feller髌骨评分。两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行统计分析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样本量、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疾病类型构成、术前关节活动度和K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平均随访6.4年(3~9年),两组患者中至今均无一例因感染或其它原因需行翻修术治疗者,固定平台组有2膝发生术中骨折(股骨外髁后方),两组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中固定和活动平台组的膝外侧支持带松解率分别为2.6%(3/115膝)和3.4%(4/116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临床疗效:固定平台组在术后半年的膝前疼痛率为6.1%(7/115膝),随访末期的膝前疼痛率为0%(0/115膝),KSS评分为167.2±11.8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13.6±6.4°,Feller髌骨评分27.8±2.0分。活动平台组在术后半年的膝前疼痛率为5.2%(6/116膝),随访末期的膝前疼痛率0%(0/116膝),KSS评分为170.1±12.5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15.0±7.6°,Feller髌骨评分28.2±1.9分。以上各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影像学评估:固定平台组正位片上测量的股骨角、胫骨角、和侧位片上测量的平台后倾角、股骨屈曲角分别为96.0°±0.9°,90.2°±1.5°,86.3°±2.2°,以及1.1°±0.2°。髌骨倾斜或半脱位率为4.3%(5/115膝)。活动平台组正位片上测量的股骨角、胫骨角、和侧位片上测量的平台后倾角、股骨屈曲角分别为95.8°±0.8°,89.8°±1.5°,86.1°±2.0°,以及1.1°±0.3°。髌骨倾斜或半脱位率5.2%(6/116膝)。以上两组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今每组术后的膝关节均未显示有任何骨溶解或假体松动迹象,结论:旋转活动平台假体较固定平台假体具有增加胫-股关节接触面积,变胫-股关节多向运动为单向运动,以及自动调整旋转力线等优点,因此,在理论上将有利于降低磨损率,改善临床疗效。然而本研究结果并未显示旋转活动平台假体组的早、中期疗效显著优于固定平台假体组,但两种假体的远期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仍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