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在明确了“乡村”与“城镇”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框架,通过乡村和城镇两部门GDP核算,构建了区别于传统的农业/非农业二元经济结构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测定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差距和二元结构强度的变化趋势,测定了城乡劳动力配置变化对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分析了城乡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本研究的分析方法对二元经济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论增加了对中国城乡经济关系的认识,对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本研究的总体结论是:新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自1949年建国以来一直是以乡村和城镇两部门为基础的二元经济结构,在1949-1978年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二元经济结构强度是趋于强化的,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差距趋于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趋于弱化、二元经济趋于一体化发展。引致二元经济结构弱化的主要原因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乡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1992年是中国经济上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的分野点,在1992年之前,经济上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是统一的,但从1992年开始,城乡关系开始与工农关系分离,经济上的工农关系已不能代表城乡关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对全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中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加之城镇和乡村内部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削弱了城乡劳动力配置结构变化的幅度;研究表明,1995-2006年间,乡村经济和城镇经济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乡村资本的边际产出高于城镇资本的边际产出,经济结构调整对乡村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人力资本对城镇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技术进步对城乡经济增长的作用均不理想;研究表明,在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方面,乡村低于城镇,但两者的相对差距在逐渐缩小,并且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要真正实现一体化任重道远。
本研究认为,1978年以来城乡经济尤其是乡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说明中国关于城乡发展的大政方针总体上是正确的、稳定的。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将“城乡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保持城乡基本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重视和加强乡村二、三产业发展;优化城镇经济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发展;加强农村就业人员教育培训,重视提高乡村人力资本;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研究的创新主要有三点:一是理论上的创新,以城乡户籍制度和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依据提出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二是分析方法上的创新,构建了乡村/城镇两部门二元经济分析方法,用以替代传统的农业/非农业两部门分析法;三是研究结果的创新,首次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其他中国二元经济研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