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和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的需求量和开采量逐年增加。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大量的石油污染物进入到环境当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很突出且迫切需要治理的就包括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石油进入土壤后不仅破坏其结构,还会扰乱其成分及性质,使被污染土壤丧失原来的使用功能。更严峻的是,有的石油烃会经食物链最终进入到人或动物体内,引起各种健康问题。为了应对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各国科学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就目前来说,治理该问题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比较前两种治理手段,生物方法具有对污染物去除彻底、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所以成为了近期的研究热点。为了筛选出能够适合广东地区独特的气候和酸性土壤条件,且能有效去除其中石油污染物的植物品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玉米、黄豆、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四种植物的修复效果。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黄豆和玉米不仅对酸性土壤及石油污染的双重胁迫耐受力较强,其相对另两种植物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也更明显。玉米和黄豆对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8.41%~64.30%和34.24%~63.96%,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对总石油烃的去除率为23.92%~61.19%和22.03%~59.27%,而自然条件下石油的去除率仅为23.77%~58.43%。通过对石油各组分去除率的分析,得知饱和烃在各条件下的去除率为29%~79%,芳香烃的去除率为12%~44%,沥青质和极性物的去除率为6%~42%。此外,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发现,植物根系可以促进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根际细菌数量是非根际条件下的2.5~22.6倍,根际真菌数量是非根际条件下的3.2~8.4倍,根际放线菌数量是非根际条件下的1.2~6.3倍。PCR-DGGE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大致随着石油质量分数的升高而下降,且植物根系可以选择性的促进根际微生物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