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能源与环境压力的加剧,以石油产品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油品净化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相关行业的普遍关注。液压润滑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动力等工业设备中,运行时产生大量的杂质颗粒等污染物,极易造成设备故障,企业普遍采用油品整体更换或在线净化的方法,资源消耗大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静电净油技术因其无耗材、环保等特点,近几年在航空液压油、变压器油等污染度较低的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与环境压力的加剧,以石油产品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油品净化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相关行业的普遍关注。液压润滑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动力等工业设备中,运行时产生大量的杂质颗粒等污染物,极易造成设备故障,企业普遍采用油品整体更换或在线净化的方法,资源消耗大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静电净油技术因其无耗材、环保等特点,近几年在航空液压油、变压器油等污染度较低的油品净化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但对于液压润滑系统由于其油品污染度较高、油品特性复杂且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变化,静电净油过程中液固两相输运分离机理十分复杂,现有技术设备的净油效率低、净化难度大。因此发展液压润滑系统中液固分离的关键技术,开发针对高污染油品的高效静电净油技术及装备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对基于液压润滑系统的静电净化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净油装置的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净油过程中影响净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对液固分离的作用机制。发明了一种针对高污染油品的新型静电净油系统,设计并完成了工业样机,进行了净油效率实验和工业应用实验验证。本研究成果对电场下液固输运分离问题的研究和高压静电净油技术在液压润滑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高压静电净油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净油装置的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分析,获得了影响净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液固分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线-筒电极组合卷筒形集尘体,具有更好的非均匀电场形式,有利于提升净化效率。通过对静电净油过程中电压、流量、粒径范围、颗粒含量等因素对净化效率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净化流量分别设定为1.5L/min、3L/min、4.5L/min时,净化效率随流量增大而降低。电压分别设定为1k V、10k V、20k V时,净化效率随电压上升增大而提高。当固相体积分率大于0.000125时,对0.5-15μm范围内的杂质颗粒均有明显的净化效果。2.通过无量纲分析建立了净油系统物理模型,设计并搭建了高压静电净油实验平台,对液压系统典型油样进行了污染油品的净化实验研究,分析了关键因素对系统净油效率的影响。针对液压润滑系统中四种典型油样:机床润滑油、防锈油、液压油、轴承润滑油,通过实验研究关键因素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压在5k V-15k V范围内,随电压上升各油样净化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高粘度轴承润滑油样,净化效率提升最为明显;温度在20℃-60℃范围内,轴承润滑油样随油温升高净化效率有所上升;流量在1L/min-5L/min范围内,随流量的减小各油样净化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5-15μm粒径范围颗粒变化最为明显。3.通过静电净油正交实验研究,完成了关键因素的评价和优选,验证了静电净油实验系统的净化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电压、流量、温度、净化时间等影响因素的作用主从关系及优选组合。实验结果表明:电压和净化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流量和温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并在影响因素优选组合下,进行净化效率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5-15μm粒径颗粒净化率为96.9%,15-25μm粒径颗粒净化率为84.9%,25-50μm粒径颗粒净化率为60%。4.基于理论与实验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高压静电净油系统,设计并完成了工业样机,通过现场实验,该样机在液压润滑系统中取得了理想的净化效果。在静电净油装置基础上结合了颗粒电荷平衡原理,发明了一种新型静电净油系统,该系统包括预过滤装置、除水装置及净化效果监控装置,最终设计并完成了高压静电净油系统工业样机。进行现场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5-15μm、15-25μm、25-50μm、50-100μm、>100μm的粒径范围内,杂质颗粒净化率分别为:93%、83%、91%、98%、86%。实验结果验证了高压静电净油系统工业样机应用于高污染度且油液特性不断变化的现场液压润滑系统中,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
其他文献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比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电池强有力竞争者。本论文针对锂硫(Li-S)电池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多硫化物(Li2Sx,4≤x≤8)易溶解穿梭和S正极导电性能差等问题,探索了功能插层及正极材料组成及结构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采用静电纺丝-热处理技术分别制备了Ni/C和Al2O3/C复合纳米纤维布作为Li-S电池正极和隔膜间的功能性插层
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多轮系、过约束的结构特征和小曲率多弯道的轨道线路特征,造成车辆走行轮轮胎不均匀磨磨损严重,其不仅带来了诸多安全、经济、环境等问题,还将阻碍跨座式单轨交通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本文从车辆结构参数、轮胎结构参数、轨道梁走行踏面构型等方面探讨走行轮轮胎不均匀磨损的机理,并找寻相应的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走行轮轮胎径向与侧向特性的15自由度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对比验证。为充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真菌产生的一种非甾体类真菌毒素,大量分布于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作物中,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理化性质、毒性危害和检测方法,总结了物理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脱毒效果等,以期为减轻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提供参考。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小分子燃料(如氢气和氨气)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具有转化效率高、燃料来源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途径之一。低温氢燃料电池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成熟的一类燃料电池技术,而低温直接氨燃料电池由于氨成熟的生产、存储和运输产业链近年来也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制约低温氢燃料电池的主要瓶颈在于缺乏高活性
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是太空工作站、空间卫星、临近空间飞艇、长航时太阳能侦察飞机等航天飞行器主要能源的提供者。随着国家太空战略规划的确定与发展,目前所用的GaAs基空间太阳能电池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航天的功率需求。因此,进一步提升其光电转化效率迫在眉睫。GaAs基空间太阳能电池的表面反射率是制约其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降低其表面反射率可以增加透过电池窗口层参与光电转化的光子数量达到提高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目的
超薄壁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材料薄,传统成形技术加工超薄壁材料,存在加工难度大,易变形、易冲破等难题,已远远不能满足超薄壁材料的成形需求。激光冲击微成形技术采用激光作为成形工具,利用脉冲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爆轰波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具有加工效率高、成本低、柔性好等优势,在超薄壁材料的成形加工中受到关注,但也存在烧蚀和绝热剪切失效现象,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和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化石燃料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而化石燃料的不断开采和使用,也导致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因此,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因具有可再生、来源广、燃烧值高、产物为水无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近年来,利用太阳能将自然界中的水分解为氢气的光催化产氢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廉价、可行的
以微胶囊化叶黄素微粒为原料,研究开发一种叶黄素软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叶黄素、凝胶剂、甜味剂、酸味剂、柳橙汁的添加量对叶黄素软糖的风味、口感、色泽和组织形态等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叶黄素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叶黄素微粒的添加量为0.2%;凝胶剂为明胶,添加量为15%;复合甜味剂白砂糖:葡萄糖浆为1∶1;复合酸味剂柠檬酸:DL-苹果酸为3∶2,添加量为3%;柳橙汁添加量为12%
提高发电端可再生能源和终端电能的使用比例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在发电端通过无碳铝电解技术把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金属铝中,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在使用终端通过铝空气电池技术将铝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的以铝为能量载体的能量循环过程即“电-铝-电”铝储能理念。同时在储能-应用的生命周期内与以氢为能量载体的氢储能和以锂离子电池为能量载体的电化学储
随着信息隐私的载体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网络与算法场景,我国信息隐私的功能也在变迁:从以控制人格图像为主的名誉隐私,发展到以信息自主决定为主的网络信息隐私,再到融合了信息自主决定和控制人格图像双重功能的算法隐私。为清楚界定算法隐私的边界,采取历史分析、文化分析和功能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信息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标准的异同。信息隐私涉及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国际标准难以统一,应采本土化标准。个人信息通常不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