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铝为载体的能量循环及铝空气电池高能量高功率化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发电端可再生能源和终端电能的使用比例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在发电端通过无碳铝电解技术把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金属铝中,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在使用终端通过铝空气电池技术将铝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的以铝为能量载体的能量循环过程即“电-铝-电”铝储能理念。同时在储能-应用的生命周期内与以氢为能量载体的氢储能和以锂离子电池为能量载体的电化学储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铝储能具有资源丰富、基础建设投资低、使用成本低、能量载体化学稳定性高便于存储和运输等优势,是解决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北”地区)弃风弃光、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提高铝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提高铝储能的能源转化效率,降低终端使用成本,提高铝空气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在电解液中的抗腐蚀性可以提高铝空气电池的实用性。针对传统碱性铝空气电池功率密度低,能量密度低等问题,本文采用微极距和电解液循环流动的铝空气电池结构设计方案。降低极距不仅有利于降低电池内阻降低欧姆极化还有利于降低电极极化。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物的活性和扩散速度,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也会加剧铝阳极的自腐蚀速率,降低氧气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提高电解液流速有利于降低浓差极化。经过优化,铝空气电池最佳工作条件为:极距0.5 mm,工作温度60℃,电解液流量为15 m L min-1。在此工作条件下峰值能量密度为3880 m Wh gAl-1,可以使铝储能的整体能量转化率提高0.5-1%,终端度电成本降低至2.22元/度。纯氧气氛可以降低浓差极化,有利于电池在高功率密度的时候维持高的能量密度,但是会稍微降低阳极电流效率。在纯氧气氛下,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可达545 m W cm-2,阳极电流效率达96.2%;综合考虑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最优输出功率密度为431 m W cm-2,对应的能量效率为42.6%。由于传统碱性铝空气电池的工作电压通常低于1.6 V,所以能量密度总是低于4000 m Wh gAl-1,能量效率还不及理论值的一半。为了进一步提高铝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其工作电压是关键。本文通过解耦铝空气电池的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以隔膜将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隔开,使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分别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进行,构筑酸碱双电解液铝空气电池。通过该设计,铝空气电池的理论电压从传统碱性单电解液的2.71 V提高到3.54 V,阴离子交换膜酸碱双电解液铝空气电池的开路电压可达2.57 V,在10 m A cm-2放电时电压约2.08 V,能量密度可达4591 m Wh gAl-1,优于现有技术,可使铝储能整体能量转化效率可以提高到3.84-14.76%,同样可以使终端度电成本降至1.88元/度,远低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成本。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酸碱双电解液铝空气电池的影响因素及衰减机理,通过电解液循环可避免因电解液p H值变化而放电性能下降,提高电池稳定性。由于在传统碱性电解液中,铝阳极的放电反应和析氢反应是竞争反应,因此铝空气电池不宜在低电流密度下长时间运行,同时在工作间隙,为了避免自腐蚀,需要将电解液排空或置换,增加了能耗且使操作繁琐,降低了其实用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探索了以离子液体为阳极电解液的双电解液铝空气电池设计,该设计解决了铝阳极在低电流密度下或开路工况下的自腐蚀,同时碱性阴极电解液的使用便于放电产物在阴极电解液室的回收,同时也规避了单离子液体铝空气电池沉淀堵塞空气阴极的问题。分析了离子液体基双电解液铝空气电池的工作机制,发现铝空气电池的放电电压随Al3+解离活化能的降低呈线性升高,证明了Al3+解离是铝空气电池放电性能的控制步骤。采用多孔铝箔作为阳极可以增大反应面积,提高放电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本文还测试了离子液体基双电解液铝空气电池的可充电性。尽管由于空气阴极氧析出-氧还原可逆性差,使其充放电循环性能较差,但是基于离子液体阳极电解液的双电解液铝空气电池设计为可充电式铝空气电池提供了思路和参考。综上所述,本文结合我国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论证了铝储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方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针对铝空气电池技术在铝储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高功率化、高能量化和稳定化研究,为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稻麦联合收获机主要由割台、脱粒、清选和集粮等系统组成,作业过程中要在满足籽粒夹带损失、破碎和含杂率等各项作业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作业参数对作业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脱粒装置作业参数和各性能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作业参数调节效果在各性能参数上的体现往往是矛盾的。在线控制脱粒装置作业参数,高效、均衡地优化机器作业性能,成为稻麦联合收获机智能化研究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电动汽车在城市工况下进行制动的过程中,车辆的驱动能量约有三分之一被消耗。制动能量回收作为电动汽车节省能耗的一种关键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对制动能量回收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以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以实现车辆能耗经济性与驾驶体验的提升为目标,在保证制动安全前提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驾驶风格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管理优化的研究。选择前向建模法构建了由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主减速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比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电池强有力竞争者。本论文针对锂硫(Li-S)电池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多硫化物(Li2Sx,4≤x≤8)易溶解穿梭和S正极导电性能差等问题,探索了功能插层及正极材料组成及结构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采用静电纺丝-热处理技术分别制备了Ni/C和Al2O3/C复合纳米纤维布作为Li-S电池正极和隔膜间的功能性插层
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多轮系、过约束的结构特征和小曲率多弯道的轨道线路特征,造成车辆走行轮轮胎不均匀磨磨损严重,其不仅带来了诸多安全、经济、环境等问题,还将阻碍跨座式单轨交通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本文从车辆结构参数、轮胎结构参数、轨道梁走行踏面构型等方面探讨走行轮轮胎不均匀磨损的机理,并找寻相应的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走行轮轮胎径向与侧向特性的15自由度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对比验证。为充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真菌产生的一种非甾体类真菌毒素,大量分布于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作物中,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理化性质、毒性危害和检测方法,总结了物理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脱毒效果等,以期为减轻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提供参考。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小分子燃料(如氢气和氨气)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具有转化效率高、燃料来源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途径之一。低温氢燃料电池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成熟的一类燃料电池技术,而低温直接氨燃料电池由于氨成熟的生产、存储和运输产业链近年来也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制约低温氢燃料电池的主要瓶颈在于缺乏高活性
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是太空工作站、空间卫星、临近空间飞艇、长航时太阳能侦察飞机等航天飞行器主要能源的提供者。随着国家太空战略规划的确定与发展,目前所用的GaAs基空间太阳能电池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航天的功率需求。因此,进一步提升其光电转化效率迫在眉睫。GaAs基空间太阳能电池的表面反射率是制约其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降低其表面反射率可以增加透过电池窗口层参与光电转化的光子数量达到提高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目的
超薄壁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材料薄,传统成形技术加工超薄壁材料,存在加工难度大,易变形、易冲破等难题,已远远不能满足超薄壁材料的成形需求。激光冲击微成形技术采用激光作为成形工具,利用脉冲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爆轰波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具有加工效率高、成本低、柔性好等优势,在超薄壁材料的成形加工中受到关注,但也存在烧蚀和绝热剪切失效现象,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和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化石燃料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而化石燃料的不断开采和使用,也导致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因此,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因具有可再生、来源广、燃烧值高、产物为水无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近年来,利用太阳能将自然界中的水分解为氢气的光催化产氢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廉价、可行的
以微胶囊化叶黄素微粒为原料,研究开发一种叶黄素软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叶黄素、凝胶剂、甜味剂、酸味剂、柳橙汁的添加量对叶黄素软糖的风味、口感、色泽和组织形态等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叶黄素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叶黄素微粒的添加量为0.2%;凝胶剂为明胶,添加量为15%;复合甜味剂白砂糖:葡萄糖浆为1∶1;复合酸味剂柠檬酸:DL-苹果酸为3∶2,添加量为3%;柳橙汁添加量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