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系统研究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下自然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构建,全面考察英美生态文学批评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论文不仅着重探讨了每次生态文学批评浪潮的思想内涵、三次浪潮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传承关系,而且对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女性小说家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态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剖析。论文以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有重要影响的三位女性作家安娜·詹姆森、托尼·莫里森和露丝·尾观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依据,以文本分析为方法,深入探讨了她们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态思想和她们在不同浪潮中对推进生态文学批评理论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论文从自然和女性的角度揭示了女性小说所反映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并以环境正义的价值标准阐述了文学中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伦理。 论文第一章探讨了生态文学批评浪潮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对安娜·詹姆森的旅行叙事体自然书写《在加拿大的冬天研究和夏天漫步》进行文本分析。第一次浪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的中心是非小说的自然书写,关注的重点是非人类自然生态或荒野。论文作者通过考察安娜·詹姆森的作品,指出早期生态文学思想是受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等“绿色诗人”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旨在向读者传达环境伦理的观念。安娜·詹姆森对“绿色诗人”所构建的理想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质疑,并重新审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批判了浪漫主义思想体系所主张的与现实社会完全隔离的绝对自然理念。本章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考察了作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反对将自然等级化、倡导关爱自然并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生态思想。 论文第二章对生态文学批评第二次浪潮进行了考察,并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第二次浪潮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心是运用以自然为中心的视角对现有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解读和定位。本章对美国描写自然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成就及其风格、体裁等作了深入探讨。论文指出,这一浪潮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把曾一度遭受冷落的自然文学确立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生态批评的议题也由早期的探求“文学中的自然”转向对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等多种社会文化元素的探索。对作家的研究视阙也由单一的英美白人男性作家为中心转向多文化多民族背景的作家,黑人女性作家和其他族裔作家的自然文学作品也被纳入其研究范围。本章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研究莫里森在面对人与自然的疏离、性别歧视、种族压迫、身份重构等多重问题时的思考和探索。论文指出,莫里森的小说揭示了白人主导的霸权文化使奴隶制合法化的过程,以及导致黑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破裂的原因。论文挖掘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并得出小说中暗含的生态女性主义诉求:即重新构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论文第三章探讨了生态文学批评的第三次浪潮,以生态女性主义结合环境正义的价值标准对日裔美籍作家露丝·尾观的作品《食肉之年》进行解读。从本世纪初开始,以倡导跨越种族、民族文化的界限,把生态批评置于全球化比较研究的框架中的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标志着生态批评第三次浪潮的兴起。第三次浪潮的模式是理论阶段,批评家把观察研究的对象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心理、伦理、政治等文化层面,形成了实质性生态女性主义、生态诗学、深层生态学等领域。从视野上来看,这一浪潮跨越了种族、民族的界限,从地域上来看,它跨越了国家和文化的藩篱,既重视地方生态环境,又重视全球生态环境。通过对日裔美籍作家露丝·尾观的小说《食肉之年》的解读,本章揭示了作家的生态思想及其作品中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探讨了文学如何表现自然,分析了某些决定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这种分析与文本研究结合起来。论文指出,尾观在使将生态批评复杂化的同时,将原本简单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身份的概念成为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生态文学批评对环境伦理的构建。 论文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依据,对在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论文最后指出,这三位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女性和自然的关系、女性所受到的种族、民族、性别的欺压和她们的抗争。她们均力求建构一种既展示文学批评本色又体现综合生态精神和价值的观念,全方位、多层次地表达了西方现代女性对人性与自然和谐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