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恋爱偏好是个体恋爱时更倾向于选择具备某些条件或具备某些特征的恋爱对象。参考国内外关于恋爱及恋爱偏好的研究,很容易看出恋爱是个体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是大学时期的重要人生课题,个体的恋爱偏好则是影响恋爱行为和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编制大学生恋爱偏好问卷,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偏好特点,并结合个体自身情况探析大学生恋爱偏好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家庭、学校提供恋爱的良性示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恋爱带来的负面情绪,让恋爱为学习、工作、生活锦上添花,让大学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恋爱偏好问卷:在对以往大量研究进行整合归类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性调查、访谈、专家意见等构建大学生恋爱偏好的问卷维度,并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修改成信效度良好的测量工具;第二部分是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偏好问卷、李金德修订的10项大五人格量表、刘颖编制的自尊问卷、毕重增等人编制的青年学生自信问卷、吴薇莉修订的成人依恋量表和杨红君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河北省内某几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恋爱偏好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使用SPSS、MPLUS、AMO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大学生恋爱偏好问卷包括3个维度:社会因素、身体因素、人格因素。总分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933、0.847、0.866、0.922;总分与各维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942、0.863、0.884、0.923。使用MPLU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RMSEA=0.069,TLI=0.833,CFI=0.845,SRMR=0.063。问卷结构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2、大学生进行恋爱选择时最为注重人格因素(M=3.85)。大学生恋爱偏好中的社会因素与人格特质的开放性(r=-0.131**)、自尊的自我肯定因素(r=-0.108**)、依恋方式的亲近因素(r=-0.098**)呈负相关,与自尊的自我喜爱因素(r=0.092**)、依恋方式的焦虑因素(r=0.126**)呈正相关;大学生恋爱偏好中的身体因素与人格特质的尽责性(r=-0.098**)、自尊(r=-0.084**)、依恋方式的亲近因素(r=-0.12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鼓励因素(r=-0.089**)呈负相关,与大学生依恋方式的焦虑因素(r=0.169**)、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鼓励因素(r=0.081*)呈正相关;大学生恋爱偏好中的人格因素与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r=0.108**)、自尊(r=0.190**)、自信(r=0.218**)、依恋方式中的焦虑因素(r=0.064*)、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亲关爱因素(r=0.194**)、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母亲关爱因素(r=0.233**)均呈正相关。3、对大学生恋爱偏好社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性别、年级、依恋方式中的焦虑进入方程,共同解释大学生恋爱偏好社会因素的26.3%;对大学生恋爱偏好身体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性别、学历、恋爱经历、人格特质的开放性、自尊、依恋方式的焦虑和依赖进入方程,共同解释大学生恋爱偏好身体因素的8.2%;对大学生恋爱偏好人格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性别、自尊、自信、依恋方式的焦虑、父鼓励进入方程,共同解释大学生恋爱偏好人格因素的32.3%。4、构建影响大学生恋爱偏好的结构方程模型,包括年级、性别、学历、恋爱经历在内的人口学变量与大学生恋爱偏好关系模型的拟合指数为:RMSEA=0.055,GFI=0.944,AGFI=0.968,CFI=0.987;包括父鼓励、依恋方式的焦虑、依赖维度在内的心理学因素与大学生恋爱偏好关系模型的拟合指数为:RMSEA=0.029,GFI=0.998,AGFI=0.987,CFI=0.997。拟合指数属适配范围,模型结构良好。研究结论:1、大学生恋爱偏好问卷信效度良好,适用于评估大学生的恋爱偏好。2、大学生的恋爱偏好更注重人格因素。3、大学生的恋爱偏好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历、年级、生源地、恋爱经历差异。人格特质、自尊、自信、依恋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恋爱偏好相关。4、性别、年级、学历、恋爱经历、依恋方式的焦虑与依赖、父母教养方式的父鼓励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恋爱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