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漏现象是偏误类别中最基础,也是最频繁出现的类别之一,学界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该现象,尤其是针对留学生的汉语遗漏问题分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语料,对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各类遗漏问题,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研究,从而对其规律进行归纳。首先从语言形式和语言要素及功能角度对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进行分类,再根据分类方式制定相应的编码方案,继而统计语言形式下的各类偏误次数,筛选出所有的遗漏现象,再从语言要素和功能角度出发统计各类遗漏偏误次数,以期通过量化的数据反映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习得中遗漏现象的规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对遗漏现象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发现在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语法习得中最易发生遗漏,语用方面次之,其中语法方面主要集中于词语使用中的助词和副词的遗漏,词语语素的遗漏以及句法项目中主语、谓语、补语、状语等句法成分的遗漏,而标点符号方面也有一定的遗漏,主要是逗号和句号,另外语用方面主要是语体中词语要素的遗漏和语篇中衔接手段的遗漏,语篇方面略多。而汉字方面的遗漏现象出现次数最少,主要体现在对相对复杂的汉字书写上。由此发现遗漏现象常常出现的九种情况:(1)某些意义比较虚的成分;(2)同类词语中用法特殊者;(3)上下文中有属性相同或意义类同的成分时,该成分容易被遗漏,或需要重复的成分容易被遗漏;(4)附加成分;(5)汉语中的复合成分,英语中是单纯成分,常受母语影响出现遗漏;(6)表达中需要,但还没有学到或学到了没有掌握时;(7)与母语表达习惯不同,或母语中未有,即使有也不及汉语分类丰富的成分,常常受到母语影响而出现遗漏;(8)汉字偏旁或复杂汉字的部件容易被遗漏;(9)以及由于对语境理解不当容易被遗漏。其中第六类“表达中需要,但还没有学到或学到了没有掌握时”,受该情况影响遗漏次数最多。基于详尽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分析了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习得中遗漏现象可能存在的原因,据此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给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