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运用“混合多项式回归曲线分类模型”、诊断分析以及大气中尺度模式WRFV3等方法,针对孟加拉湾以及南海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路径进行研究。试图揭示这两个毗邻中国的区域海内热带气旋路径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找出影响其路径的相关环流系统。
得到的分类结果是,孟加拉湾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路径可归为三类:(1)东折(11例);(2)西行(68例);(3)北行(30例);南海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路径可归为三类:(1)西北行(34例);(2)西行(24例);(3)北行(5例)。孟加拉湾局地生成北行与东折类型,强度通常更强、破坏力更大。南海局地生成的西行个例更易发展为破坏力较强的热带气旋,其次是西北行。季节变化上,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全年呈现“双峰”特征,“主峰”发生在夏季风退却后的10月,“次峰”位于夏季风爆发前的5月。数目最多的西行热带气旋集中发生在冬季风盛行期间;北行热带气旋在前后两个阶段(夏季风爆发前及冬季风盛行时)数目相当:东折热带气旋数目最少,主要发生在夏季风爆发前(4~5月)。南海局地生成的西行、西北行热带气旋频数上的“单峰”特征显著,峰值均位于夏冬季风转换期的9月。西行与西北行、北行类别在季节分布上具有接力特征。西北行及北行路径多发生在夏季风盛行期;西行路径主要发生在冬季风盛行期的9~12月。年际变化上,孟加拉湾局地生成的北行、东折热带气旋在El Ni(n)o年显著增多;La Ni(n)a年并不完全与上述现象相反,西行路径的增多仅显著发生在强LaNi(n)a年(如1999年)。El Ni(n)o年南海局地生成的西北行路径多于西行路径;西行、北行路径在强冷事件中增加明显。
进一步分析得到制约孟加拉湾局地生成东折、Pre北行热带气旋移动方向的环流系统主要是:南支槽、越赤道气流:而制约西行、Post北行热带气旋移动方向的环流系统主要是冬季中南半岛上空高压:制约南海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移动方向的环流系统主要是:季风槽以及西太副高。对于不同类别的热带气旋,上述环流系统无论位置还是强度均存在差异。
运用再分析资料对孟加拉湾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Nargis(2008)进行简要环境场分析,发现南北半球的环流系统共同影响了Nargis引导气流场中显著的西风分量异常。而控制Nargis异常路径及RI的环境因子,分别是南半球高压系统、中层越赤道气流(CEF)、以及来自南支槽后的南下冷空气。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对Nargis进行个例模拟,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路径模式结果,模式能很好的再现前期南支槽后部南下的冷空气,及后期突然增强的北上CEF。通过两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CEF不仅帮助引导Nargis东行,也为Nargis带来了大量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空气,参与环境场潜热通量的释放和交换,并帮助Nargis迅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