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数据的老年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探讨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课题“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诊疗规律的挖掘及验证研究”(课题编号D08050703020802)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课题“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2型糖尿病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课题编号200707001)。研究目的:基于糖尿病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临床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老年糖尿病的证候特点及其证治规律,探讨老年糖尿病“病-证-方-药”的关系。研究方法:1.数据采集:采用糖尿病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采集系统,共采集老年糖尿病临床病例1009例。通过编写SQL语句进行筛查,汇总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病历,分成11个主要数据表进行归纳,包括基本信息、主诉、刻下症、既往史、个人史、舌脉诊、诊断、方剂、中药、医嘱信息、理化指标。对全部数据表进行总体核查和样本例数总数的核查,并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核查。2.数据处理:数据预处理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症状、诊断、中药、舌脉诊进行规范。数据预处理的原则:中西医症状、病名参照当前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规范。3.数据挖掘分析:(1)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资料的描述性统计,使用频数、构成比表达,多指标联合统计采用多分类变频数交叉表法。(2)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所有病例的常见症状、舌脉进行证型判定,确定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并客观探讨其演变规律。(3)采用数据挖掘平台中的关联规则研究中药配伍关系及并发症与证的关系。(4)采用频数及构成比研究老年糖尿病各病程阶段的并发/合并症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特点。(5)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症状、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100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70岁以上人群476例,占本组人数的47.2%;女性631例,占本组人数的62.5%;有糖尿病家族史者405例,占本组人数的40.1%;有吸烟史者202例,占本组人数的20.02%;有饮酒史者129例,占本组人数的12.6%。775例有BMI记录的患者中,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共443例,所占比例为57.2%。多指标联合分析中,血糖、HbAlc、IR的异常比例随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而升高。2、老年糖尿病不同时期中主要的中医证候分别是:(1)病程≤5年:阴虚热盛证(25例,11.8%),气阴两虚证(53例,25%),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1例,14.6%);(2)病程6-15年:气阴两虚兼血瘀证(92例,21.4%),气阴两虚兼痰瘀证(60例,14%),阴阳两虚兼血瘀证(40例,9.3%);(3)病程>15年:阴阳两虚兼血瘀证(49例,18.9%),阴阳两虚兼痰瘀证(43例,16.6%),气阴两虚兼血瘀证(28例,10.8%)。观察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随病程延长的演变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总体变化是由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逐渐演变为阴阳两虚,主要兼夹证则为痰证、瘀证及痰瘀互阻。3、老年糖尿病的并发/合并症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为主,这提示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以大血管病变为主。统计多种并发/合并症并发的情况得出结果,并发/合并症≤1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例,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降低,而同时并发大于3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例,随着病程的延长而明显升高,说明老年糖尿病病程越长,并发症越多,多系统损害越明显,病情越严重。4、老年糖尿病病证结合的诊疗规律如下:4.160-65岁年龄组:经贝叶斯网络分析得出三个主要证型,以阴虚为主,共同临床表现可见口干、多饮、心悸。其中阴虚热盛证62例(25.31%),代表方剂知柏地黄汤、消渴丸;气阴两虚兼血瘀证82例(33.47%),代表方剂生脉散、丹参饮、参芪麦味地黄汤;肝肾阴虚兼血瘀证37例(15.1%),代表方剂六味地黄汤、桃红四物汤。该组治则主要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4.266-70岁年龄组:经贝叶斯网络分析得出三个主要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共同临床表现为口干、乏力。其中气阴两虚证56例(19.4%),代表方剂生脉散、杞菊地黄汤;此外还有气阴两虚兼血瘀证55例(19.1%),代表方剂生脉散、当归六黄汤、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气阴两虚兼痰瘀证61例(21.18%),代表方剂生脉散、五苓散、当归六黄汤。该组治则主要以益气养阴、健脾祛湿、活血化瘀为主。4.3大于70岁年龄组:经贝叶斯网络分析得出三个主要证型,以阴阳两虚为主,共同临床表现主要有夜尿频、胸闷。其中阴阳两虚证42例(8.82%),代表方剂生脉散、肾气丸、参芪地黄汤、济生肾气丸;此外还有阴阳两虚兼血瘀证87例(18.28%),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汤、当归六黄汤;阴阳两虚兼痰瘀证104例(21.85%),代表方剂肾气丸、五苓散、当归芍药散、丹参饮。该组治则主要以滋阴补阳、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为主。5、老年糖尿病用药规律: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病证结合年龄分组用药特点,得出结果如下:60-65岁组常用单味药以滋阴清热为主,有葛根、生地黄、知母、玄参、黄连、牛膝等;关联用药有太子参+麦冬+丹参+生地黄、五味子+太子参+麦冬+生地黄等,多以益气养阴活血为主。66-70岁组常用单味药以益气健脾祛湿为主,有茯苓、太子参、山药、薏苡仁、苍术、赤白芍等;关联用药有泽泻+生地黄+茯苓、五味子+太子参+麦冬、法半夏+陈皮+茯苓、赤芍+川芎+当归等,以益气养阴、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为主。大于70岁组常用单味药有当归、茯苓、厚朴、黄芪、川芎、泽泻、砂仁、太子参等;关联用药有黄芪+川芎+当归+生地黄、泽泻+当归+生地黄+茯苓、川芎+当归+生地黄+茯苓等,多以活血利湿、温阳化气为主。6、基于关联规则,60-65岁年龄组并发症相关性高的证以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为主;66-70岁年龄组并发症相关性高的证以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为主;大于70岁年龄组并发症相关性高的证以阴阳两虚兼痰瘀证、阴阳两虚兼血瘀证为主。结论:1、老年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BMI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性别、吸烟、饮酒。2、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虚证主要由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逐渐演变为阴阳两虚,主要兼夹证则为痰证、瘀证及痰瘀互阻。3、老年糖尿病的治则主要以益气养阴、养阴清热、滋阴补阳、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为主。4、老年糖尿病最常用的方剂有生脉散、丹参饮、六味地黄汤;其次经贝叶斯网络分析得出主要证型的代表方剂还有:参芪麦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当归六黄汤、血府逐瘀汤、肾气丸、五苓散、补阳还五汤等。5、老年糖尿病最常用的中药有太子参、黄芪、生地黄、茯苓、丹参、麦冬、当归、川芎等;最常见的联合使用的药物有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茯苓、泽泻、法半夏、白术、陈皮、当归、川芎等。
其他文献
本文对水在超疏水微通道内的传递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超疏水微通道传热研究、传热模型数值模拟、流动模型数值模拟。在制备了铝基超疏水表面的基础上,研究了超疏水微
税收法律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有且能够做出价值判断的与作为制度性安排的税收法律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传统税收法律文化,从税收的角度可归为法典型法律文化,从传统的角度可归
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解结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解结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优效性。方法:本研究将70例合格受试者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随机
目的:内伤头痛临床病机繁复,证候变化多端,应用传统中医证候辨证方法存在灵活性大而规范性不足的缺陷。本研究从病机高度探寻内伤头痛的辨证新思路,采用病机证素辨证诊断方法,
<正> 甜菊原产南美州的巴拉圭、巴西及阿根廷等国。七十年代末引入我国种植,现已遍及二十余个省市。甜菊叶中含甜菊糖甙(Stevioside)8~12%,它是一种高甜度、低热值的新型天然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从“帝王病”向着“病中之王”转变[1]。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属难治之症,其反复发作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根治率低的特点。导师戈’焰教授自创生胃方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之功效,专治本病。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与胃复春片随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整理与中医基础方剂学现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方剂方药的研究,以书中治疗中风病所载的55首方剂,与所涉及的123味相关中药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清代名医张
目的:初步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合适的治疗剂量及疗程。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别按中心进行分层,产生24
目的:脑小血管病(CSVD)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其潜在的严重性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其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CSVCI),CSVCI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重要亚型,属于早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