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病毒的爆发和流行使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经受严峻的考验,整个社会开始前所未有的关注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一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政府的投入日渐萎缩,合作医疗制度日渐崩溃,卫生人才匮乏,医疗设备落后,农村服务状况恶化,农民逐渐成为自费医疗群体,医疗费用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上升迅速,“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老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介入和社会参与。本文是通过对重庆市城市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比较,论证重庆市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上是非均衡的,农村居民明显的未能均衡的享有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在具体分析相关数据后,得出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结论,探索可以缩小这一差距的可行性路径。本文将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放于均衡视野中进行分析,从重庆市城市和农村比较的视角来研究其配置失衡问题,为实现均衡配置提供可行性方案。论文以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理论和均衡理论为基础,进而从现实层面分别考察了重庆市城市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现实状况,并简要分析导致配置非均衡的原因,从而提出促进其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路。本文按照“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政策设计”的研究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对均衡理论、公共物品供需均衡理论等作了考察,将其作为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据公共物品均衡配置理论,政府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时需要考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然后对重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现状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对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需求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在政策设计方面,结合重庆市的现状,提出了要改革配置体制的建议。本文主要采用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大量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对众多国内外学者关于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研究的学习基础上,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证材料,对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评述,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时期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发展状况进行阐述,通过纵向比较从不同历史阶段出发,总结了各个时间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探寻适合重庆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制。在论述一些问题时,为了使问题的阐述更有说服力,本文还采取了图表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基本结论有:第一、重庆市大部分农村居民都是在初级医疗机构就诊和住院,家庭收入是影响其就医选择的重要原因,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容易患病,而未治疗的主要原因仍是经济困难;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量高于城市居民,但住院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说明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第二、重庆市医疗服务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服务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方面城市均占有明显的优势;重庆市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数与医院基本持平,但乡村医生为偏远村落里的农村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大力倡导。第三、重庆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费用呈攀升之势,且已经超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而农村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并不是由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付能力的提高所致,而主要是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的提高所导致的;在农村,收入越高的家庭投放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比重越人,这表明越穷的农村居民越不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第四、重庆市大部分城市居民离最近医疗点都不足一千米,比农村居民获得医疗服务方便很多。近几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这说明重庆的妇幼保健工作有了明显进展,但数据显示城市还是明显好于农村,说明农村居民还是没有平等的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第五、造成重庆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非均衡配置的主要原因有支出总量短缺、有缺陷的管理体制、有缺陷的预算体制、有缺陷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各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中体制是主要原因。因此,重庆市应大力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政府在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时应更多考虑往农村方面倾斜,另外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已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对农村居民,已对其就医行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已成为制约农村居民寻求广泛卫生服务的不容忽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