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口译研究在全国日趋繁荣,可是针对民族院校本科英语口译训练模式的研究却屈指可数。由于民族院校学生语言能力相对薄弱,很多民族院校的口译课程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语言培训和提高上,往往忽略了口译的本质要求。以民族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民族院校英语口译训练模式为目的的研究大有可为。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以塞莱斯科维奇(1989)的释意理论,吉尔(1995)的“口译认知负荷模式”和安德森(1995)的“认知学习及能力发展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勒代雷(2007)和刘和平(2001)等人所提出的交替传译技能分解训练策略为实践指导,尝试通过对民族院校本科英语专业的“技能化口译教学”实验与调查研究,来探索口译教学的本质特点,寻找口译教学的规律,探讨民族院校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实施“技能化口译教学”能否有效提高民族院校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2)了解学生对“技能化口译教学”的看法以及专项技能训练的教学反馈意见。本研究在设计中,采取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工具来展开各项研究。本研究的实验结果的主要发现:在定量分析中,实验班后测成绩平均分高于控制班后测平均分,两组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在定性分析中,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以“技能化口译教学为主,课前语言准备为辅”的教学方法持积极态度,认为口译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口译基本技能;此外,对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及其对技能提高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课前语言准备和课后在口译实验室进行口译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减轻课堂技能训练压力,缓解民族院校学生语言能力不足和口译技能训练需求的矛盾。本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1)民族院校英语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是由口译的特点、运行程序和思维规律等内在因素所决定的。“技能化口译教学”符合口译教学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民族院校本科生的口译能力和水平:2)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当的教材以及合格的师资是提高民族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译实践技能的前提、根本和保证。总之,本研究尝试通过对民族院校本科英语专业的“技能化口译教学”实验与调查研究,结合民族院校的真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技能化口译训练模式,这对于如何解决民族院校英语本科生语言能力不足与口译技能训练要求的矛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对民族院校口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