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离自浙江和台湾地区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的差异以及喹诺酮不敏感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无乳链球菌进行鉴定,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进行确认。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对菌株MIC进行测定,统计细菌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并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地区的敏感率进行统计分析。用PCR分别扩增喹诺酮类耐药菌株的parC和gyrA基因,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60株无乳链球菌,30株来自于台湾地区,30株来自于浙江地区。其中45株来自待产产妇和正常体检妇女的阴道及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标本,7株来自待产产妇的羊水,2株来自精液,6株来自尿液。台湾地区和浙江地区分离的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6.7%和100.0%,对头孢吡肟敏感率分别为86.7%和93.3%,对红霉素敏感率均为13.3%,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为70.0%,两地区无乳链球菌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18株左氧氟沙星不敏感菌株中14株无乳链球菌的parC或gyrA基因存在突变,突变类型以parC基因的Ser79Tyr和gyrA基因的Ser81Leu突变为主。结论:台湾和浙江地区分离的无乳链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相似。分离自台湾和浙江的左氧氟沙星不敏感菌株parC和gyrA基因的突变类型均以Ser79Tyr和Ser81Leu突变为主。目的:研究环丙沙星不敏感化脓性链球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并对这些菌株的同源性进行分析,为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API20Strep链球菌鉴定系统对2012年3月北京地区分离自猩红热患者的48株链球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进行进一步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及临床常用7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对环丙沙星MIC≥4mg/L的化脓性链球菌检测氟喹诺酮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基因gyrA, gyrB, parC, parE的突变,同时以环丙沙星MIC≤0.25mg/L的化脓性链球菌做比对。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分离自北京不同地区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经API20Strep链球菌鉴定系统和MALDI-TOF MS的鉴定,48株链球菌均为化脓性链球菌。其对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7%、91.7%和89.6%。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MICso分别为2mg/L、1mg/L和≤0.25mg/L; MIC90分别为4mg/L、2mg/L和0.5mg/L。48株化脓性链球菌中有12株对环丙沙星MIC为4mg/L,1株MIC为8mg/L,菌株来自北京朝阳区。对这13株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2株在parC基因上出现79位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或酪氨酸(Ser79Phe/Tyr),10株在parC基因的121位出现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Alal21Val)。发现1株在parC基因上Ser79Phe突变合并parE基因上371位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Ser371Leu)的化脓性链球菌,但该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末显著增高(MIC=4mg/L).17株试验菌株的PFGE结果显示为7个克隆,其中克隆A均为环丙沙星MIC≥4mg/L的菌株,主要分布在朝阳区、大兴区、丰台区、顺义区和石景山区,占MIC≥mg/L菌株的69.2%。克隆C菌株也为环丙沙星MIC、4g/L菌株,均分布在怀柔地区。克隆B、D、E、F和G分别分散在不同地区。结论:parC基因突变是北京地区分离的化脓性链球菌对环丙沙星MIC略有升高的主要原因,PFGE分析显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在北京部分地区有小范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