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SR)被定义为儿童、青少年由于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恐惧和抑郁导致上学发生困难,并出现回避上学的一种心理疾病,是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多元化进程和学校、家庭在教育方面管理模式的变化,我国拒绝上学的儿童青少年日益增多。然而,国内对SR的研究较国外相对较晚,特别是在SR儿童家庭因素与心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上的研究论文更少。因此,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探讨我国SR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个性特征、自我意识等特点及相关性,从而为SR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目的: 探讨国内拒绝上学(SR)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父母养育方式、个性特点、自我意识等,进一步了解SR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特征和家庭环境因素对SR发生的影响,为SR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以8-14岁为年龄段,选取确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门诊的拒绝上学儿童54例作为研究组;在广州市某小学随机抽取与研究组同年级、同年龄段、同性别的正常在读的儿童7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儿童分别予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测验(儿童版)、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家庭环境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评估。 2.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X2检验来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因子分之间的差别。 3.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对拒绝上学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其家庭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以是否拒绝上学为因变量,以拒绝上学儿童的个性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4.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结果: 1.SR组与对照组相比,SR组0-3岁主要带养人父母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祖父母及其他带养人高于对照组(p=0.003),父、母亲文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父亲:p=0.000,母亲:p=0.006),父母婚姻状况中紧张、离异等高于对照组(p=0.014),而在家庭经济情况、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明显差异。家庭环境特征亦不相同,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道德宗教观方面病例组得分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得分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控制性因子得分两组无差别。在家庭环境类型上,结果显示病例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组织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的高分组比例低于对照组,而低分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矛盾性的高分组SR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在独立性、控制性方面SR低分组所占比例大于病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较,在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惩罚、严厉因子与拒绝、否认因子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在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个性各分量表得分比较,P量表(p=0.037)、N量表(p=0.000)高于对照组,E量表低于对照组(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自我意识得分比较,SR组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结果显示,SR组低自我意识水平者为72.6%,而对照组为2.6%,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的某些因素对SR组患儿的个性、自我意识有不同的影响。1)家庭因素与个性的相关性:精神质与情感表达呈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内外向与娱乐性、组织性、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神经质与亲密度呈负相关,与成功性、父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2)家庭因素与自我意识的相关性:行为与亲密度、组织性、父、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呈正相关,与矛盾性、父亲拒绝否认呈负相关。智力学校情况与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父、母情感温柔因子呈正相关,躯体外貌属性与知识性、娱乐性、父亲情感温暖呈正相关,焦虑与亲密度呈负相关,与矛盾性、父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幸福与满足与矛盾性呈负相关,与亲密度、道德宗教观、组织性、父亲情感温暖呈正相关,合群与矛盾性、父亲拒绝否认呈负相关,总分与亲密度、组织性、父亲情感温暖正相关,与矛盾性负相关。 4.Logistic回归分析,SR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父亲文化程度、知识性、智力与学习情况、幸福与满足感。 结论: SR儿童具有不良的心理特征及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着患儿的心理行为发育,SR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知识性、智力与学习情况、幸福与满足、父亲文化程度。对SR的干预,要重视其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改善其家庭环境及养育方式,以期使患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