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义学是语言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侧重于对意义的研究;翻译是通过语言转换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语言转换涉及到意义的转换。因此,语义学与翻译密不可分。通过对语义学与翻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语义学翻译关系
Abstract : Semantics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translation is the tool of human communication,so translation can not be apart from semantics. One will have a better way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ranslating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ranslation study by researching on semantics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 semantics translatio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7-0000-00
1.引言
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 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它是研究自然语言中词语意义的学科。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汇,也可以是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无论从我们运用语言来划分,还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语义学都处在对人类思维进行研究的焦点上。
语言学本身已经给语义学这门学科带来了某种程度分析上的严密性,而这种严密性又结合了把意义研究视为整个语言理论研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注重研究语言的“内容”而忽视其“表达”,是毫无意义的。翻译正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要翻译好原文,必须要对原文的各种意义(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因此,语义学与翻译学关系十分密切,对语义学研究得越深入,越能揭示翻译的内在规律。
2. 语义学与翻译的关系
2.1语义学与翻译的研究对象
语义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系统内部的意义和言语的意思。Leech将意义分为七类的分类法,对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翻译就是翻译意义。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Nida)以《圣经》翻译活动享誉世界,他所提出的“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翻译理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奈达的理论不断在学界的质疑、自己再度解释以及其他理论家的辨识和修正中曲折前行,但是,“翻译即翻译意义”这一核心立论却始终得到坚持并在众多研究者那里获得共鸣。当今中国语言学界权威王宗炎则直接以《辨义为翻译之本》为题撰文,强调“意义”问题在翻译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斯坦纳(Steiner)认为:“研究意义的地位,就是研究翻译的实质和限度。”
2.2语义“三角形”与翻译“三角形”
谈到语义,总离不开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于1923年提出的“语义三角理论”。
该三角理论正确地阐明了概念、符号和所指物之间的关系:语言符号表示的是概念,而概念是对所指物(客观事实)的反映;语言符号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用实线表示,而与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所以用虚线连接,这样构成一个语义三角形。直观而言,符号和所指物好像是直接联系的,但语义意念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语言都是通过概念才和所指物联系起来的。语义三角理论表明,一个语言符号不仅代表了一个指称,还代表一个概念。在实践中,对应着一个指称的符号,可以用来指代一个或多个与这个指称相关联的概念。比如中文的“家具”与英语的furniture,并不是指具体哪一个家具,而是指具有家具特质的所有物品的概念,是人们所有见过的家具的抽象。所以,一个符号表示某一指称的过程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的符号不同。翻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相同指称和概念的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把同一个概念下的两种语言表达进行对等转换。
王秉钦教授根据索绪尔关于“‘符号’与‘所指’是将二者溶进另一种具有代码性质的符号指示中,也就是一种‘换码(transcoding)’”的思想,将翻译的程式也衍生出一种三角理论。
这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通过理解原文的思想和意义,将语言符号A用语言符号B表达出来。语言符号A到语言符号B的表达是间接的,需借助许多媒介,所以用虚线。同一思想,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表达出来。翻译的过程正是同一思想的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但这种转换,必须以“意义一致”为前提。
语义三角不但给翻译时寻找两种语言的等值成分指明了途径,而且也说明了为什么不同语言文化是有差异的:语言符号(一切符号)的本质特点是任意性。恩格斯指出“语言从本质看来是人们由于交际需要而创造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语言的选择在最初就有随意性,但其一旦得到了社会成员的认同,成为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后又具有稳定性,并在延续的使用中发展并产生自身的特点,记录其使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文化。从“语义三角理论”来看,所指物和概念之间的对应也因语言的不同而不同。
2.3语义、语境与翻译
翻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而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翻译与语境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的理解与表达都是从语篇到意义,从意义到语境再从语境到意义,从意义到语篇的过程,也就是说,理解意义不但要依赖语篇,而且依赖语境。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理解具体语篇的具体意义,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具体语境,脱离了具体语境,就无法理解具体语篇的具体意义,就有可能导致误译和错译。一词多义是个普遍的语言事实,但这种事实是怎么产生的呢?回答是产生于意义的不同应用,而不同的应用必然要表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因此,可以说,语境是新义(也包括转义)之源。同一个单词用于不同的语境中其意义往往就不同,翻译时一定要根据原文的主题内容和原句的使用场合来对词义进行分析选择,才能保证译文的正确。例如:novel,作名词讲,是“小说”的意思,而作形容词,则可当“新鲜的”讲。语境常常也是新词产生的依据和根据。社会文化及整体情势的发展通常衍生出新含义的新词。如:blueteeth,意为“蓝牙”, 就是在网络这个宏观语境下产生的典型的新词。
3.结束语
翻译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交流活动,翻译活动离不开语言这个工具,但仅仅具备语言知识还不够,因为语言无一例外地承载着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和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差异等等,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关注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诠释原文。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意义的转换,更是不同历史、文化、艺术等的沟通与诠释,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翻译,能够帮助译者更加准确、恰当的进行语言的转化。将语义学与翻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能够更有效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源语读者与目的语读者得到相对平衡的感受。随着语义学研究的发展,其在翻译中的应用也必然会越来越广泛,并对翻译实践起巨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秉钦 对比语义学与翻译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
[3]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 ion[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
[5]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A].杨自俭.翻译新论(1983—1992)[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6]C.K.Ogden,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 ,1946.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杰弗里·N·里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1]C.K.Ogden,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M].Ark Paperbacks,1985.11
[关键词]语义学翻译关系
Abstract : Semantics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translation is the tool of human communication,so translation can not be apart from semantics. One will have a better way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ranslating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ranslation study by researching on semantics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 semantics translatio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7-0000-00
1.引言
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 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它是研究自然语言中词语意义的学科。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汇,也可以是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无论从我们运用语言来划分,还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语义学都处在对人类思维进行研究的焦点上。
语言学本身已经给语义学这门学科带来了某种程度分析上的严密性,而这种严密性又结合了把意义研究视为整个语言理论研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注重研究语言的“内容”而忽视其“表达”,是毫无意义的。翻译正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要翻译好原文,必须要对原文的各种意义(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因此,语义学与翻译学关系十分密切,对语义学研究得越深入,越能揭示翻译的内在规律。
2. 语义学与翻译的关系
2.1语义学与翻译的研究对象
语义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系统内部的意义和言语的意思。Leech将意义分为七类的分类法,对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翻译就是翻译意义。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Nida)以《圣经》翻译活动享誉世界,他所提出的“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翻译理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奈达的理论不断在学界的质疑、自己再度解释以及其他理论家的辨识和修正中曲折前行,但是,“翻译即翻译意义”这一核心立论却始终得到坚持并在众多研究者那里获得共鸣。当今中国语言学界权威王宗炎则直接以《辨义为翻译之本》为题撰文,强调“意义”问题在翻译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斯坦纳(Steiner)认为:“研究意义的地位,就是研究翻译的实质和限度。”
2.2语义“三角形”与翻译“三角形”
谈到语义,总离不开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于1923年提出的“语义三角理论”。
该三角理论正确地阐明了概念、符号和所指物之间的关系:语言符号表示的是概念,而概念是对所指物(客观事实)的反映;语言符号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用实线表示,而与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所以用虚线连接,这样构成一个语义三角形。直观而言,符号和所指物好像是直接联系的,但语义意念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语言都是通过概念才和所指物联系起来的。语义三角理论表明,一个语言符号不仅代表了一个指称,还代表一个概念。在实践中,对应着一个指称的符号,可以用来指代一个或多个与这个指称相关联的概念。比如中文的“家具”与英语的furniture,并不是指具体哪一个家具,而是指具有家具特质的所有物品的概念,是人们所有见过的家具的抽象。所以,一个符号表示某一指称的过程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的符号不同。翻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相同指称和概念的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把同一个概念下的两种语言表达进行对等转换。
王秉钦教授根据索绪尔关于“‘符号’与‘所指’是将二者溶进另一种具有代码性质的符号指示中,也就是一种‘换码(transcoding)’”的思想,将翻译的程式也衍生出一种三角理论。
这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通过理解原文的思想和意义,将语言符号A用语言符号B表达出来。语言符号A到语言符号B的表达是间接的,需借助许多媒介,所以用虚线。同一思想,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表达出来。翻译的过程正是同一思想的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但这种转换,必须以“意义一致”为前提。
语义三角不但给翻译时寻找两种语言的等值成分指明了途径,而且也说明了为什么不同语言文化是有差异的:语言符号(一切符号)的本质特点是任意性。恩格斯指出“语言从本质看来是人们由于交际需要而创造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语言的选择在最初就有随意性,但其一旦得到了社会成员的认同,成为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后又具有稳定性,并在延续的使用中发展并产生自身的特点,记录其使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文化。从“语义三角理论”来看,所指物和概念之间的对应也因语言的不同而不同。
2.3语义、语境与翻译
翻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而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翻译与语境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的理解与表达都是从语篇到意义,从意义到语境再从语境到意义,从意义到语篇的过程,也就是说,理解意义不但要依赖语篇,而且依赖语境。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理解具体语篇的具体意义,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具体语境,脱离了具体语境,就无法理解具体语篇的具体意义,就有可能导致误译和错译。一词多义是个普遍的语言事实,但这种事实是怎么产生的呢?回答是产生于意义的不同应用,而不同的应用必然要表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因此,可以说,语境是新义(也包括转义)之源。同一个单词用于不同的语境中其意义往往就不同,翻译时一定要根据原文的主题内容和原句的使用场合来对词义进行分析选择,才能保证译文的正确。例如:novel,作名词讲,是“小说”的意思,而作形容词,则可当“新鲜的”讲。语境常常也是新词产生的依据和根据。社会文化及整体情势的发展通常衍生出新含义的新词。如:blueteeth,意为“蓝牙”, 就是在网络这个宏观语境下产生的典型的新词。
3.结束语
翻译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交流活动,翻译活动离不开语言这个工具,但仅仅具备语言知识还不够,因为语言无一例外地承载着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和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差异等等,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关注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诠释原文。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意义的转换,更是不同历史、文化、艺术等的沟通与诠释,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翻译,能够帮助译者更加准确、恰当的进行语言的转化。将语义学与翻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能够更有效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源语读者与目的语读者得到相对平衡的感受。随着语义学研究的发展,其在翻译中的应用也必然会越来越广泛,并对翻译实践起巨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秉钦 对比语义学与翻译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
[3]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 ion[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
[5]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A].杨自俭.翻译新论(1983—1992)[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6]C.K.Ogden,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 ,1946.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杰弗里·N·里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1]C.K.Ogden,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M].Ark Paperbacks,19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