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无管冷却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是利用磁致伸缩效应进行工作的位移动力输出装置。因其伸缩量大、可靠性强等优点被大量应用于换能、驱动等工程领域,但GMA发热问题一直是行业难题。文章通过分析GMA工作时产生的磁滞损耗、涡流效应、线圈的电阻损耗等方面对发热原因进行说明,对现阶段GMA采用的热膨胀补偿、柔性支撑机构补偿、软件控制法、强制冷却温控、利用相变材料或半导体材料进行温度控制等多种温控方法进行介绍,并详细对比各温控措施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根据各方案的对比得出,现阶段GMA温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抑制热量扩散和将热量导出这两个方面进行解决。文章通过对应用较为广泛的强制水冷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无管冷却方式对GMA内的热源进行温控处理。采用分析模型、提出创新型方案、ANSYS仿真实验和数据的正交实验等方法对无管冷却系统内影响温控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GMA内部存在大量无效空间,有很多方案的冷却系统与热源的接触方式属于点与面或者点与点的接触,这直接导致采用强制水冷方法进行冷却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因此本课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出一种无管冷却的方式,增大了冷却液的冷却面积,使冷却效率得到提升。在研究的过程中,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采用不导电的纯水进行冷却,防止漏电等危险发生,建模过程中针对冷却液在系统的均匀分布做了优化设计。对优化的方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冷却液的流速和压强,冷却系统中冷却液出入口大小做了详细的研究,得出冷却液流速的改变对GMA内部温度的影响,并选用冷却液流速为1.2m/s的情况下,冷却效率比较合理且对能量的消耗也是最低的;得出冷却液出入口直径的改变对GMA内部温度的影响,冷却液出入口直径为10mm时,GMM棒正处于工作时的最佳温度,此时GMA工作效率最高且输出位移最大;对冷却系统内的压强来说对GMA内的温度影响很小等重要结论。通过冷却液各物理因素对GMA内部温度影响的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的仿真数据进行正交实验和交互实验,最终得到流速与出入口大小的改变对GMA内部温度影响较大,而冷却液压强对GMA内部温度影响较小,验证了仿真实验中的结论。通过两两交互实验得出在整个致动器的冷却系统,流速为1.2m/s、压强为1000Pa、入口处直径为10mm时冷却效率最佳。最后探讨了在整个冷却系统中的密封性和绝缘性的问题,利用密封垫片对壳体进行密封,软木塞对线圈出口进行密封,确保整个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GMA温控措施的创新方案,研究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数据支撑,实现对致动器温控研究的进一步探索,本课题对稀土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温控研究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诸如航空航天、船舶等工业制造领域内的大型设备研制生产需要对各类大型构件进行三维测量。由于大型构件结构复杂、尺寸大,通常利用合作靶标辅助完成三维参量测量,测量过程中
随着大容量存储设备、高速通信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交互式视觉媒体通信越来越普及,人们对视频体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视频的数据量通常很大,其增长速度
由于可实现空间电磁场的局域效应和不受半导体材料带隙限制的光吸收,基于表面等离子体(SPs)的光电探测、光传感、能量转换和光催化等新型器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诸多微纳结
本文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甲烷-空气旋射流扩散火焰中氢氧自由基(OH)的分布。通过OH-PLIF测量技术在已经设计完成的燃烧器(旋风燃烧器)开口上观察不同甲烷和空气的质量流量配比对火焰的温度,OH基荧光灰度值,颜色变化,火焰的尺寸的影响,NO_X浓度的排放量以及这些因素和OH浓度分布的关系。OH基作为燃烧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其分布可以近似看作火焰反应区结构。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甲烷/
本文针对保德矿81306综放工作面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数据收集。分析了工作面基本地质条件、采煤方法、瓦斯来源、上隅角瓦斯超限原因。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现有的上隅角瓦斯的抽采方法。提出采用气动风机治理81306综放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方法。结合81306工作面采场的实际情况,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安设气动风机前后采场瓦斯运移、风流流速以及上隅角瓦斯积聚情况进行模
社会的发展加剧了对能源的消耗,为了缓解能源危机,锂电池作为现代一种重要的新型绿色能源,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因此,保证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随着客流量的增长,频繁发生的大客流现象给已有的公共交通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高峰时期的枢纽站点,由于站点功能和站点结构的复杂性,短时间内快速聚集的客流对枢纽站点的服务能力提出严峻考验,对枢纽内部客流流线产生较大影响。为把握枢纽内部客流分布变化规律,需要对枢纽站点内部的客流集散态势进行研究,这对于缓解枢纽高峰时期运营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内的乘客密度以及客流集散态势为主要研究对象
煤矿瓦斯灾害一直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易于集聚、地质条件未明等特征,同时,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叠加影响下,煤体稳定性受到破坏,可能诱发突出,致使掘进工作面成为瓦斯灾害的主灾区。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逐年增加,开采条件变得复杂,突出引发的深部矿井安全问题愈加严重。因此,实现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快速、准确地动态预测,对煤矿安
随着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速铁路在修建以及运营中不可避免地因速度提升造成与环境耦合的新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因地基中存在微膨胀性泥岩,遇水发生膨胀效应,致使兰新第二双线路基产生上拱病害,严重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本文以兰新第二双线路基上拱造成轨面高程异常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和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上拱段实测轨面高程,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作为一种无机半导体材料,由于发射光谱窄、光谱连续可调、荧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可溶液化加工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作为三基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