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并把它列为卫生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这对于提高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为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新疆卫生资源合理配置,2000年6月自治区卫生厅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为题,在全疆范围内公开招标,确立课题研究。本研究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 研究新疆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探讨卫生服务需求、潜在需求、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新疆卫生资源的发展变化及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的效率,找出卫生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应新疆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和居民的健康需要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评价制定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可行性。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对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作用。 方法 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具体应用以下技术和方法: 采用卫生服务现场调查的方法获得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需求、潜在需求和利用情况。采用需求法进行新疆各地州(市)医院医生与床位的测算。采用人口比值法进行新疆各地州(市)的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专业技术人员数的测算。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进行新疆各地州市的医院的护士数测算。采用专家组访谈法和焦点访谈法对医院医生、床位数测算时有关参数进行确定和配置结果的调整。利用Lorenz曲线、基尼系数和差别指数对配置的卫生资源的公平性进行评价。 结果 1、新疆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19.0‰,城市277.6‰、农村170.0‰,高于1998全国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157.5‰,城市273.3‰、农村118.4‰。突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表现在: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等的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这对新疆的预防保健战略提出新的挑战。2、新疆城乡居民两周就诊In.1%0,城市127.4%0、农村97.5%0。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4.7%,城市为47.4%,农村为41.5%。年住院率为60.9%。,城市为70.1编,农村为53.2%0。未住院率为303%,其中城市为30.8%,农村为29.9%。城市居民因经济困难未住院者占所有原因的 64.4%,农村占74.6%,城乡居民均存在有效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3、大约80%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20.60/0在县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32%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68%在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分析潜在需求,预测出2005年在城市,对医生的潜在需求相当于目前医生数的26.5%,对床位的潜在需求相当于目前床位数的21.3ry0:在农村,对医生潜在需求相当于目前医生数的15.3%,对床位的潜在需求相当于目前床位的9.5%。4、卫生人力总量增长过快,素质低下。卫生资源利用效率逐年下降,居民医疗负担逐年加重。大型医疗设备过剩,常规设备的投入不足。5、卫生资源配置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卫生资源发展、卫生资源现状及居民的健康需求。合理规划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现有的卫生人力与床位己可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卫生服务,不宜再继续增长,因此今后卫生资源配置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卫生人员的学历结构和业务素质上,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和常规设备的质量和配置上。6、测算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人力与医院床位总量及区域内16个地州市卫生人力与床位的配置,对卫生机构、大型医疗设备和卫生事业经费进行配置。7、2005年配置标准中的医生和医院床位在各地州市的分布趋向公平,配置护士分布的公平性的也有所改善。8、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充分考虑兵团的特殊性,结合兵团实际制定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9、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利用1998年、2003年两次卫生服务调查,结合农八师石河子市实际制定出《农八师石河子市区域卫生规划》。结论1、现有的医生总数可以满足2005年底自治区范围内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但各地州市医生发展不平衡,需要进行卫生资源结构的调整。有7个地州市需要增加医生配置数量,6个地州市需要减少医生配置数量。2、现有床位总数也可满足2005年底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总量不必增加,但各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地床位从需求的角度衡量不平衡,需要进行调整。有2个地州市需要增加床位数配置,9个地州市需要减少床位数配置。3、在自治区范围内,需要重点加强的是预防保健队伍建设,特别要提高预防保健人员的学历层次。在5年之内逐步增加的大专以上学历护士配置。4、以历史发展为基础强调资源的可调整性。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强调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多种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