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为沿线运河遗产景观的旅游利用提供了巨大的推进动力。因此实现运河遗产景观旅游利用的有序化、持续化,成为从事运河旅游研究者的重要议题。南长街作为运河遗产景观的典型代表,具有风景独特,旅游利用时间较早等特点。对该区域的旅游空间生产进行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解读,应能为其他运河遗产景观旅游利用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空间生产视角,以南长街为例,探讨2014年前后旅游介入下南长街空间重构特征。并利用调研问卷、访谈及相关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游客、居民进行感知评价调研。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发现空间生产角度下遗产景观旅游利用研究开始时间较晚,还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结论。但空间生产理论坚持历史性、社会性和空间性的统一,是遗产景观旅游化利用研究的较好出发点。针对这一结论,首先本文依据南长街旅游发展模式特点将其旅游发展历程分为“经济引领、政府引导下多种利益博弈”两个阶段,并在资料搜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对南长街2014年旅游空间格局与现今旅游空间格局进行对比研究;其次,利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南长街游客、居民分别进行旅游空间生产感知评价调研,利用SPSS、Amos软件进行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游客、居民两种感知视角下的南长街旅游空间生产评价模型进行测度研究;再以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空间生产评价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最后,基于相关分析结果对南长街旅游空间生产作出解读,并提出相关旅游发展优化措施。研究结果显示:(1)南长街空间生产在旅游发展影响下呈现出“旅游服务空间的单中心分布、生活空间的“多中心”集聚与“均质化”分散”两大特征,而且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旅游挤出现象:(2)基于游客感知角度,“旅游氛围、社会环境、旅游行为、旅游服务、旅游吸引、旅游出行”均对游客感知评价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权重存在差异;(3)南长街现有居民类型相对较为复杂,但对旅游影响下的空间重构具备较高的感知水平,而且在与居民身份重构的关联分析中呈现出“社会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三种类型空间感知影响度逐渐递减的状态。基于相关分析,本文认为“运河遗产景观”是南长街的本质属性。故提出利用旅游发展的统筹协同作用,借助“旅游+文化”等发展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在旅游发展中维护历史价值认同延续,应是运河遗产景观长久发展的合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