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软实力”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软实力,实际上就是文化实力,这种文化上的影响力和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发出的声音越来越被世界关注,中国也需要同世界沟通,那么包括“中国政府白皮书”在内的外宣材料成为中国形象构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外宣资料被看作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我形象的颇具影响力的媒介,而白皮书作为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官方文件,更是代表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反映中国一系列热点问题的情况、分析,以及成就、政策、发展建议等,因此白皮书的翻译意义举足轻重。鉴于此,笔者选择将“中国政府白皮书”及其英译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对于中国政府白皮书英译研究的理论视角普遍集中在语言学中的预设理论或语篇分析角度和翻译学中的目的论或功能论上,而从顺应理论出发的研究则比较少,因此,笔者尝试从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白皮书的语言和文体特点,分析译者在白皮书的翻译过程中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的选择和顺应,探讨顺应理论在白皮书英译研究中的可行性,以及如何使白皮书的翻译在顺应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信息交流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服务。研究发现,顺应在白皮书英译中确实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四个维度上。白皮书英译的顺应在交际语境的角度上分别表现为对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在结构对象的角度上表现为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的顺应;在动态顺应的角度上表现为译者动态性的语言选择和策略选择;在意识突显的角度上表现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出各个层面的选择。为使译语获得应有的交际效果,译者需有意识地辨别明示和隐含的信息,运用翻译策略对原语的文化背景进行解释、注释、删减或调整。另外,这四个维度并不是完全分离、毫无关系的,而是相互影响、各有重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进行整合思考来选择策略。此外,本文指出顺应应该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内,如何界定这个程度则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顺应理论和中国政府白皮书英译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