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有着非常丰富的语言资源,但其研究比起周边市镇来说相对落后,这源于人们对于深圳地区方言复杂性的低估。除宝安粤语、龙岗客语外,深圳还有大鹏话、占米话、蛋家话等小方言土语。这次我们带着好奇心走进了龙岗区坪山、坑梓、坪地一带,调查了当地正面临消逝的占米话。占米话,在坪山又被称作“祖公话”,原因是说这种话的人以前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方言,拜祭祖宗时不讲占米话就不能与族人同桌吃饭。事实上,客家话在龙岗一带占绝对优势,占米话只有极少数人会说,由于后继无人,这种方言正快速走向消亡。从语音、词汇方面说,它粤、客色彩混杂,骤看难分系属。语音方面,全浊声母清化后全部读为送气音,溪母大多读[kh],匣母合口多读[f],缺少撮口韵,上声不分阴阳,与当地客家话相似。但微母读同明母,非组文白较少,[a、e]对立,梗摄三四等文白读都是[ηk]尾等,又都是粤语特点。声调也在两者之间,平声和去声与客家话相似,上声和入声则是粤语的类型。词汇方面,占米话与客家话有很多相同点。我们的研究并非要急着争论它究竟姓“客”还是姓“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种混合语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将占米话与广州话、香港新界围头话以及客家话进行了比较,初步的结论是,在语音上,占米话在与宝安本土粤语(围头话)最相似,且对应明显,客家话则由于长期相互接触,已经并且仍然在向占米话“输出”其语音特征。词汇方面,占米话显示出不断靠近客家话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深圳坪山一带的占米话是以粤语为基础,在长期的接触中不断接受客家话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方言土语。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深圳坪山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以及当地的方言状况。第二章利用一手资料,详细描述坪山占米话的声、韵、调及其配合关系。第三章是坪山占米话与中古音的对比,揭示坪山占米话与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的对应关系,从而掌握其发展演变的大致脉络。第四章是语音的外部对比,我们将坪山占米话与粤方言的代表广州话、香港新界西南部大屿山石壁围头话及香港新界老派客家话进行对比,我们的结论是,坪山占米话在语音上与以石壁围头话为代表的莞宝片粤语最为接近。第五章为词汇介绍,首先按照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副词的顺序介绍坪山占米话词汇特点。其次,以斯瓦迪士200词为内容,将坪山占米话的核心词汇与石壁围头话、香港新界客家话进行对比,本文的结论是,坪山占米话基本词汇通过使用上的转移,已经更靠近深港一带客家话。再次,讨论了坪山占米话在与客家话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异读现象。第六章为全文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