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皂荚(Glelitsia sinensis Lam.)是治疗乳腺癌、肺癌、肝癌等癌症的常用配伍药,后经抗肿瘤试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皂荚总浸膏具有确切的抗癌效果。本实验是在对皂荚总浸膏抗癌有效和初步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分离方法,对皂荚总浸膏进行分离和抗肿瘤部位筛选,确定皂荚的抗肿瘤活性部位。对确定的有效部位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通过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中药皂荚的抗癌活性物质提供依据。1、本实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前期对皂荚提取工艺条件进行比较,最终确定皂荚总浸膏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皂荚生药干燥,粉碎,过40目筛。分别用固-液比1:10、1:8、1:8的7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h、2h、2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总浸膏。2、通过体外细胞试验,检测皂荚提取物三个不同浓度组(高、中、低)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肝癌相关基因(bax、bcl-2、p53)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三个浓度组皂荚提取液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增殖、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3、皂荚总浸膏加入适量的水稀释,采用系统溶剂法,将皂荚总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分为石油醚部位、乙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五个不同的极性部位。4、通过动物体内药效学试验对皂荚石油醚部位、乙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进行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皂荚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显著的抗肿瘤药理活性。5、对皂荚乙酸乙酯部位抑制肝癌细胞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研究,发现皂荚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通过增强小鼠肝癌细胞Smad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与下调Smad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值的作用。6、对皂荚乙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分别用100-200目和200-300目柱层析硅胶进行分离。经过反复分离,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7、通过1H-NMR谱、1H-1H COSY谱、13C-1H COSY谱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成功得出化合物结构式。1、本实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简单易行,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提取完全。有利于最大量地提取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2、对提取的皂荚浸膏进行体外细胞药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皂荚提取液对人肝癌细胞bcl-7402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3、通过实验动物药理筛选实验,皂荚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确定了皂荚提取液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确切的抗肿瘤活性。4、应用乙酸乙酯部位,通过研究其对小鼠肝癌细胞TGF-β/Smads信号系统中Smad4、Smad7基因和蛋白调控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皂荚提取物抗癌的作用机理。5、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并对其中4个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一个黄酮类化合物,三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Ⅰ3'-甲氧基-5,7,4'-三羟基黄酮-7-0-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Ⅱ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7-0-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Ⅲ3'-甲氧基-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0-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Ⅳ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0-β-D-葡萄糖苷。6、目前对于皂荚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正丁醇部位皂苷类成分上,对于其他活性成分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对皂荚药理活性部位进行筛选,得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具有药理活性,并进行了分离和成分的研究,为中药皂荚抗癌活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