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的重要行业支持,其创新效率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创新水平。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各地普遍采取了建设产业园区等加快推进该产业专业化集聚的做法。但近些年来,产业的集聚模式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逐步由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聚模式向以产业社区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集聚模式转型升级。传统的产业集聚模式大多只关注生产功能,劳动者在该模式下获得的多是工资方面的激励;而新型产业集聚模式却在关注生产功能的基础上,还尤其关注生活功能,并积极为劳动者提供精神等其他方面的激励。那么,产业集聚模式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何在?或者换言之,在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方面,传统的产业集聚模式是否存在局限性?鉴于在传统和新型产业集聚模式下,工资激励对劳动者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一种基于工资激励视角的产业集聚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现有的产业集聚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结合起来,从劳动者工资激励角度重新构建了专业化集聚和创新效率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全新的影响机制即“工资激励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证实了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总体影响以及“工资激励效应”在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还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工资激励效应”出现产业和地区异质性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存在一个专业化集聚最佳规模,使得产业创新效率达到最高;(2)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存在“工资激励效应”,即专业化集聚程度的增加会降低劳动者所受到的工资激励强度,进而抑制创新效率的提升;(3)消除“工资激励效应”之后,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专业化集聚最佳规模也得以扩大;(4)不同产业中,非国企主导型产业专业化集聚产生的“工资激励效应”更明显;(5)不同地区中,非密集地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产生的“工资激励效应”更明显。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存在最佳规模,即创新效率最高时所对应的专业化集聚规模,但“工资激励效应”的存在使得该规模被低估;(2)存在“工资激励效应”时,不能够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最佳作用效果,即受到“工资激励效应”影响程度更大的传统产业集聚模式在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3)对于不同类型的细分产业和地区,创新效率受到“工资激励效应”影响的程度也有所差异,其中,受“工资激励效应”影响程度更大的产业和地区,应该优先推动传统产业集聚模式的转型升级。本文有以下四方面的创新:(1)根据综合激励理论构造了工资激励强度这一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劳动者工资报酬与劳动边际产出的比值,从而将劳动者的回报和付出结合起来,以体现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以劳动者工资激励为视角重新构建了专业化集聚和创新效率之间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证实了专业化集聚“工资激励效应”的存在及其在影响产业创新效率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补充和完善了现有的产业集聚理论,还为当前产业集聚模式发生转变这一实际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3)基于所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一步研究了专业化集聚“工资激励效应”出现产业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新的异质性分类标准,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对策建议;(4)根据实证结果,计算出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最高时所对应的专业化集聚最佳规模,并分析了“工资激励效应”存在和不存在时该规模的变动情况,为对策建议的提出提供数据层面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