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耐湿处理牢度较好,但是由于染料结构简单,对纤维素纤维的直接性低,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致使染料阴离子与纤维素阴离子因静电排斥而不易上染。在传统的染色工艺中,为了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必须加入大量的无机盐(氯化钠或硫酸钠)。高含盐量的印染废水排放直接改变了江河湖泊的水质,污染严重。尽管目前对印染废水中有机化合物的处理取得很大进展,但对废水中的无机盐很难处理。为了提高活性染料的利用率和降低染色时的盐用量,无盐染色一直是染整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涉及到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问题。近年来,英国里兹大学的Lewis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杨锦宗院士等人都在改性剂合成中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已报道的这些接枝剂一般是小分子化合物,存在接枝剂对纤维亲和力小,用量大的问题。因此,设计和合成新结构的活性化合物仍然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三聚氯氰为原料,通过与N,N-二甲基-1,3-丙二胺、二乙烯三胺、乙二胺等反应,设计和合成了三个分子量较大,具有5-6个活性基结构的新化合物。它们是交联剂1:N,N-二-[2-羟基-3-氯丙基]-二乙烯三胺-N’,N-二-2,4-二-[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氨基]-三嗪氯化铵。交联剂2:N,N-二-[苄基]-二乙烯三胺-N’,N-二-2,4-二-[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氨基]-三嗪氯化铵。交联剂3:N,N-乙二胺-N’,N-二-2,4-二-[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氨基]-三嗪氯化铵。三个化合物的结构均未见文献报道。通过对交联剂1的合成反应条件的研究,讨论了每步反应的温度、pH值、原料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交联剂1与棉织物反应条件的研究,讨论了交联剂用量、烧碱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得到棉织物与多阳离子化合物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交联剂用量40g/L,烧碱用量10 g/L,室温浸渍处理3~5h。修饰后织物的氮元素分析表明,多阳离子化合物被成功地引入到纤维上。本文还对修饰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碱剂、电解质浓度、染料浓度和染料品种对修饰前后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对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染色牢度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修饰后的纤维素纤维织物可以在无盐条件下染色,对于修饰后的织物活性染料上染率可以从85%提高到95%左右,固色率从80%提高到90%以上。染色后织物的干、湿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和修饰前基本相同。通过织物强力、弹性和DSC的测试,研究了修饰前后的纤维素纤维的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多阳离子化合物修饰后织物断裂强力有所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修饰后纤维的热稳定性略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