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西北太平洋地区125个长期验潮站分析,结果表明,125个验潮站长期变化趋势总体是上升的,使用GIA(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订正后,平均变化速率为2.5mm/year。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等特点,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分析,近岸区(包括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日本海)、大洋沿岸区(包括日本岛东侧沿岸、台湾、冲绳岛、菲律宾沿岸)、大洋区(太平洋开阔海面上)。功率谱分析结果发现,验潮站海平面主要变化周期为1年,年周期强度随纬度增加渐强,由大洋向近岸渐强,年周期最强的站点在近岸区的中国渤海。存在半年周期的站点主要在低纬度和日本北海道地区,半年周期强度由大洋区向近岸区渐强。年际周期强度在低纬度地区强于高纬度地区。海平面季节变化振幅有类似于周期的分布特征。观测数据的季节变化振幅和相位与比容高度的季节变化振幅和相位大体趋势是相同的,但观测海平面的空间差异较大,比容高度的空间变化较小。热带地区验潮站受ENSO影响远大于中高纬度站点。大洋沿岸区年代际变化振幅与同纬度站点相比较大,年代际变化振幅随纬度增加递减,但周期长度则渐增。受PDO影响较大的站点主要集中在日本岛的近岸区和大洋沿岸区交界处。验潮站SLA与ENSO和PDO存在超前和滞后的现象。受ENSO影响较大的站点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且主要表现为SLA滞后SOI信号,在1-3个月之之间。近岸区的中国南海、黄海、朝鲜半岛、日本岛35°N以南站点与PDO关系多为超前,日本岛沿岸35°N以北、渤海、东海站点SLA与PDO关系多为滞后。大洋沿岸区的站点SLA与PDO指数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滞后,35°N以北地区站点主要表现为PDO同步的关系。表现为超前或滞后的月份分布不统一,纬度上呈现带状的分布。大洋区站点海表面高度与PDO关系主要表现为滞后。本文最后利用Markov模型,模拟中国南海局地风应力Ekman动力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