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体育是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实现体育现代化的主体,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节奏,逐步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同发展,为江苏省实现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江苏省群众体育现代化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江苏省群众体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江苏省13个市、106县实现群众体育现代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江苏省群众体育现代化发展现状:国民体质测定网络、城乡体育场地设施、信息网络覆盖率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群众体育以政府投资为主,体育人口与总人口比例达到35.48%,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整体达标率高于全国,农村低于城镇,肥胖率增加。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46人,十年间体育场馆建设投资增加近7倍,人均场地面积高于全国达到2.0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的晨晚练健身(站)点为4.9个,每万人拥有体育组织0.2个,实现体育组织、信息网络全覆盖。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和国民体质合格率(不含学生)已经接近现代化的标准;每万人拥有社会指导员人数、体育人口与总人口比例、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县级以上体育社团总数余目标拟定值具有一定的差距;人均经费、团体会员人数与各类体育俱乐部的个数距离现代化标准拟定值较大差距。江苏省群众体育现代化距离目标值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制度供给滞后,供给主体单一,地方性(县级)文件欠缺,评估机制缺乏等方面。二是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分配不均衡,地区差异性明显。三是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普及范围小,地区差异性明显;数据分析过于简单,透明性低,缺乏切实可行的考评、验收机制,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四是国民体质城镇差异性明显,肥胖现象严重;五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系统结构单一,以兼职为主,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六是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开放力度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地区分配不均衡、利用低;七是现有的体育组织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部分体育组织处于“休眠”状态,职能分配不清,人员配置不足,基层体育组织严重缺失,信息网络化建设有待加强。提出了江苏省群众体育现代化发展对策如下:一是完善群众体育制度,实现制度供给主体与评估形式的多元化。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扩展资金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融资机制,鼓励体育社团自治。三是实现体质监测中心扩建,缩减区域差距,提高国民体质测定服务质量,加强数据的横向与纵向分析,实现资源共享。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监督、考核与评估制度,采取奖励和表彰工作机制,增强专业化培训;拓宽培训的渠道,加强网络建设,规范指导,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结构。四是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度,合理规划结构布局,缩减区域差距。五是注重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优化体育组织结构;加强职能分化,建立多元化评估机制。六是提高体育活动的举办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健全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群众体育信息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