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中的言外之意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汉语也不例外。国内外前贤大都从语用学的角度把言外之意大致划分为“规约性言外之意”和“非规约性言外之意”,但这样的分类很难直接进入对外汉语教学,也很难让留学生理解。因此,本文考察了16种中高级对外汉语听力和口语教材,以及4本HSK相关辅导书籍,以期发现言外之意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存在情况,并从言外之意的传达途径这个视角对言外之意进行归纳和整理。另外,在教材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份旨在考察留学生对汉语言外之意的理解情况的问卷,一方面考察他们的理解,另一方面考察他们主观认为各类型的言外之意的难度如何,同时考察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和他们的汉语语用理解能力(即对汉语中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是否相关,相关性如何。考察后发现了451个具有言外之意的例子,表明言外之意现象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不低,教材语言的安排比较符合自然语言。对这451个例子进行分析归纳后,发现有四大类传达言外之意的途径,分别是使用修辞、使用熟语、使用本身具有某种语用含义的词语或句式和采取某些特定的会话策略。其中前两种在教材中出现的数量非常多,其下属的子手段也非常丰富。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对57名留学生被试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对汉语言外之意的理解情况总体来说比较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但是从问卷成绩和他们对题目难度的主观判断来说,使用修辞和使用熟语这两大类途径是他们的难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和他们对汉语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相关性较差。本文从一个更加实用的视角对言外之意的传达途径和手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期使汉语的言外之意变得易于被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文也首次通过问卷对留学生对汉语言外之意的理解情况做了调查,得出了一点浅显的结论,同时尝试提出一些可能有利于进一步培养留学生汉语语用理解能力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