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黄海是一个半封闭性的大陆架浅海,长江、黄河等入海河流携带的陆源物质沉积于此,是从源到汇沉积过程的重要一环。巨厚的沉积地层对于研究沉积动力学、海陆相互作用、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南黄海处在太平洋快板向欧亚板块俯冲带边缘,受太平洋俯冲作用明显。晚新生代沉积地层发育了大量的构造变形,因此南黄海成为研究新构造运动的理想实验室。本文通过南黄海中部采集的高分辨率的反射地震剖面,利用地震地层学理论分析了南黄海中部中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发育特征,进而结合区域背景资料,进行了沉积与构造环境的分析。根据反射外形、内部反射结构、反射强度和连续性等特征,在剖面上可以识别出浅海相、三角洲相、河口湾相和河道充填相(河流相)四类地震相。这四种沉积相是中国东部陆架最为常见的地震相。垂向上依次周期性呈现河道充填相-河口湾相-浅海相和三角洲前缘相交替变化的现象,显示随着海平面变化沉积环境发生的周期性变化。根据剖面反射终止模式、反射层叠加样式以及反射层内部结构,将研究区可识别深度内的反射层划分为11套地震地层层序(DS1~DS11)。多数层序均包括下部的陆相(河流充填)沉积和上部的海相(浅海相、三角洲相)沉积,部分在两者之间夹有局部的海侵层(河口湾相),分别代表同一海平面升降周期的低位、高位和海侵体系域,构成一个完整的旋回。层序边界包括高振幅的侵蚀边界或者反映海退时期陆地裸露剥蚀边界。使用南黄海已发表的钻孔年代数据对地震地层层序进行定年,中更新世以来发育了7套地震层序。其中全新世地层平均厚度为5.7 m,是浅海相沉积;晚更新世地层平均厚度为25 m,包括末次冰期的河道填充沉积与末次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的海相沉积;中更新世底界的沉积深度为70 m左右,且发育一套三角洲沉积。南黄海地层的发育受构造活动影响巨大。福建岭南隆起在晚更新世之前通过阻挡海水的入侵影响地层的发育;南黄海中部隆起则通过缓慢上升来影响地层的发育,主要表现为,至中更新世结束,中部隆起上升停止,而后晚更新统地层中大量发育古河道等,表明古河流已能流过中部隆起;南黄海陆架区构造的升降运动同样会使地层遭受剥蚀影响其发育,表现为自中更新世以来地层层序与全球氧同位素对比缺少十余个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