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铁基超导体发现以来已将近有10年,其丰富的物理性质仍然吸引着我们对它进行大量的研究。传统观念中,磁性离子对于超导的形成非常不利,铁基超导体中的铁离子是磁性离子,因此它的出现颠覆了这一观念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铁基超导体有一个共性,具有类似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层状结构,也可以通过掺杂来压制反铁磁序而引进超导,其电子与自旋涨落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因此体系中很强的反铁磁涨落可能跟超导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铁基超导体的研究对理解高温超导体的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22”体系超导体是铁基超导体中研究最多的体系之一,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相对于其它体系的铁基超导体,它很容易长大且单晶样品质量很高,这对于中子散射研究很有优势。同时大块单晶样品能够被加工成各种规则的形状,从而可以比较容易对样品施加某一方向的外力来测量样品的各向异性。本文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超导物理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铁基超导体的物理性质,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以及中子散射的发展史和散射理论知识。第二章介绍了电子型掺杂BaFe2-xNixAs2铁基超导体中自旋涨落对电子比热的影响。我们发现在最佳掺杂到过掺杂区正常态电子比热与温度是非线性关系,这与之前报到的结果不同。我们用铁磁自旋涨落理论能够很好的描述这一非线性行为。铁磁涨落的来源可能是Γ点空穴口袋的Stoner失稳或者是少量的磁性杂质。我们指出在涨落很强的体系中,比热研究需要更谨慎的对待。第三章中我们通过中子散射测量绘制出了 BaFe1.9xNi0.1CrxAs2的详细相图。在掺入x = 0.05的Cr后,超导被迅速压制,而反铁磁性由原先短程非公度变为了长程公度。进一步掺杂,Fe离子的磁矩随着Cr掺杂出现明显的非线性行为,在x = 0.5时达到最大。但是磁转变温度和结构转变温度却不怎么变化。当Cr的含量超过0.8时,开始出现G-type反铁磁序,原先C-type反铁磁序的磁转变温度缓慢下降,同时C-type反铁磁序的磁矩变得非常小,此时的样品中存在两种反铁磁性。结合X射线的实验结果,我们认为Fe离子的磁矩的迅速增加是由于As到Fe层的距离增加导致的,而进一步磁矩的下降则是由于G-type反铁磁序的形成。该体系中存在很强的磁弹性耦合,a-b面内畸变随着掺杂几乎不变,从而限制了磁转变温度随着掺杂的变化。第四章中我们通过电阻测量,磁化测量和向列相极化率(nematicsuscepti-bility)测量,绘制出了 BaxSr1-xFe1.97Ni0.03As2的相图。随着Ba含量的增加,反铁磁相变和向列相相变依次从一级变为二级。在相图中间部分存在磁相变为二级而向列相为一级的新区域。在这一区域,磁相变和向列相相变不在同一温度,并且向列相极化率跃变变得非常小。这些结果都与磁绘景下巡游电子模型所描述的结果一致。因此,我们的结果支持了电子向列相是由电子自旋自由度驱动的观点。最后一章是对本文总体的总结,着重介绍了本文工作在研究领域中的意义和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