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体验成为了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与热点之一,而在中国出境旅游日益蓬勃发展形势下,选择赴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中国出境游客旅游体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力图从描述层面上了解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出境游客旅游体验的现状和特点,在因果层面上分析影响旅游体验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探讨旅游体验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旅游体验、旅游体验影响因素及游后行为意向三者关系的研究假设模型,尝试通过研究检验这种关系的真实性和所表现的规律性。本研究从理论上对旅游体验的结构与维度进行了完善,将旅游体验视为人的情感体验,并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建构了旅游体验的结构,提出旅游体验的结构包括身体体验、安全体验、爱和归属体验、尊重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价值体验和情感体验8个维度。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编问卷进行实证调查,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微博研究三个渠道分析和确定问卷的构成指标,在已建构的旅游体验8维度结构的基础上,编制出初步的旅游体验、体验影响因素、游后行为意向问卷,并对问卷的科学性进行检验和修订,最终得到信效度较高的正式调查问卷。正式调查抽取有效被试436名,研究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1、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游客旅游体验研究主要结论:(1)赴该区域旅游的中国游客旅游体验的总体水平较高,旅游体验质量较好。(2)从特征变量角度观察赴次区域中国游客旅游体验,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①人口学变量方面,旅游体验总体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家庭结构、收入上游客的体验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在一些具体旅游体验的维度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②性格方面,不同性格游客的体验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分维度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③旅游偏好方面,旅游方式和旅游时长不同的游客旅游体验在总体和各个分维度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2、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游客游后行为意向研究主要结论:(1)赴该区域旅游的中国游客游后行为意向的总体水平较高,重游意向、推荐意向、分享意向都较强。(2)从特征变量角度观察赴次区域中国游客游后行为意向,表现如下的主要特点:①人口学变量方面,游后行为意向总体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家庭结构、收入上游客的体验没有出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学历不同的游客在重游、推荐、分享维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②从性格看,游后行为意向差异不显著,但在推荐和分享维度上外向型游客的得分显著高于内向型及内外向混合型的游客。③从旅游偏好看,旅游方式、旅游时长不同的游客游后行为意向总体差异显著,自助游显著高于跟团游与半自助游,在各维度上亦如此;旅游时间为半个月的游客得分显著高于旅游时长在一周以内的游客。3、内外影响因素对旅游体验、游后行为意向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1)内外部因素与旅游体验密切相关,外部影响因素中的“环境因素”、“时间因素”、“目的地形象”、“服务水平”4个因素与内部影响因素中的“能力”、“预期”、“参与性”3因素对次区域中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较大。(2)内外部影响因素与游后行为意向密切相关,外部因素中的“目的地环境”、“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可进入性”与内部因素中的“预期”、“参与性”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较大。4、旅游体验对游后行为意向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旅游体验与游后行为意向二者关系紧密,旅游体验中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爱和归属体验对游后行为意向影响较大。5、旅游体验、影响因素及游后行为意向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三者关系密切,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1)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旅游体验为中介对游后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这一系统中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力相当;(2)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的中介作用对旅游体验产生一种稳定的重要影响。研究假设的模型成立。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关于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游客体验与完善旅游体验管理五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1)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细分旅游市场,完善与提升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体验的类型;(2)根据大湄公河次区域游客旅游偏好调整旅游经营与管理策略;(3)从影响旅游体验最为重要的因素入手,有效提升旅游体验质量;(4)采取有效方法提升旅游体验中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爱和归属体验等核心维度的体验质量,以增加游后行为意向:(5)建构基于旅游体验视野下的旅游体验开发与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