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肿节风和马蔺子素对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单纯照射组(B组)、肿节风照射组(C组)、马蔺子素照射组(D组),每组30只。正常组(A组)、单纯照射组(B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肿节风照射组(C组)灌服肿节风溶液(5g·kg-1·d-1),马蔺子素照射组(D组)灌服马蔺子素的溶液(31mg·kg-1·d-1),照射前连续灌服1周, 照射后继续灌服至肺取出。单纯照射组(B组)、肿节风照射组(C组)、马蔺子素照射组(D组)均采用60Co Y治疗机单次20Gy右全肺照射,建立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正常组(A组)不予照射。照射后第1、4、8、12、24周取大鼠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马松三色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TGF-β1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正常组(A组)在各个时间点肺泡结构完整,无炎性细胞渗出和水肿。单纯照射组(B组)在照射后1、4、8周出现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灶,肺泡毛细血管普遍扩张、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壁、肺泡间隔逐渐增厚;12、24周,肺泡壁重度增厚,肺泡腔明显变小甚至缺失,支气管、血管、肺泡间隔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纤维化。C组和D组在1、4、8、12周相同时间点也出现上述炎性细胞浸润灶等病理变化,但较同时期B组轻;24周,肺泡壁重度增厚,D组较B组纤维化程度轻,但C组与B组相比差别不大。血清TNF-α表达水平:在照射后1、4、8周,单纯照射组(B组)值均明显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24周,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表达水平:照射后1、4、8周,单纯照射组(B组)值均明显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24周,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1、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表达水平:在照射后4、8周,单纯照射组(B组)值均明显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24周,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TNF-a的表达:在照射4、8、12周,单纯照射组(B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周,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TGF-β1的表达:在照射后4、8、12周,单纯照射组(B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周,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马蔺子素均能降低早期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TGF-β1含量及肺组织羟脯氨酸、TNF-α、TGF-β1的表达,对早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护作用,二者无差别。马蔺子素,能减轻放射性肺炎的同时、也能减轻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肿节风能减轻放射性肺炎,但对减轻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