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融资决策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取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以及如何安排不同来源资金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就是企业的融资结构。现代企业融资结构(资本结构)的所有理论都提出了两个基本问题:企业能否用负债代替股本而增加其价值,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企业应当举债多少最佳?不同的经济学家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近几十年来,有关融资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联上。在西方,由于不对称信息、代理问题的存在,在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融资顺序一般为: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票融资。 我国企业的融资机制经历了财政拨款型——银行贷款型——市场调节型的不同模式,其资金配置从纵向划拨、行政性流动向纵横交融、市场化流动发展。在融资机制的变革中,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呈非均衡发展:相对来说,外部融资比重高于内部融资比重;间接融资比重高于直接融资比重;股票融资比重高于债券融资比重;全部负债融资比重高于股权融资比重。 为解决国企资金短缺,调整和优化融资结构,首先是完善内部融资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积累制度。其次是规范与调整银企关系,实行保持距离型银企关系,使资金借贷之间的信用关系真正走向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同时,应在继续扩大银行信贷、发展间接融资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中应注意发展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在股票融资中应注意调整融资规模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