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产生,因而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应开始于农田。农户处在供应链的初始端,其生产行为直接影响到以后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作为理性人,农户的行为决策会受到其行为成本和收益的影响,而其影响因素既包括农户自身因素,也包括外在的约束。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农业生产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于非基地农户,生产基地中农户在生产规模、技术指导、安全培训、农药使用、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基地还会受到来自下游收购商的契约合同约束,这些从而可能会导致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存在差异。本研究选择生鲜蔬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生产基地角度出发,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宿迁蔬菜基地发展现状,分析了参与基地的农户和非基地农户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其安全生产行为差异,并探讨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生产基地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并对比分析了基地自行组织农户和非基地农户的行为差异。研究发现,虽然近年来宿迁蔬菜基地得到了大力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基地农户中老年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统一组织管理力度不足以及产地市场建设滞后等方面。相比于非基地农户,本文发现加入蔬菜基地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较高,这可能由于加入基地的农户为了获得基地品牌优势和市场效益,因而具有保持基地的声誉的动力,故通常对蔬菜的质量安全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全体农户和基地农户的实证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因素包括:劳动力人数、蔬菜种植面积、是否接受过安全生产技术的培训、是否加入基地、政府是否进行补贴等。其中是否接受过安全生产技术的培训、是否加入基地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对蔬菜基地农户来说,基地监管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安全生产行为。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完善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蔬菜基地管理;加强农户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