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BH1对胰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列线图及LODDS在胰腺癌中预后价值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ALKBH1是DNA6mA去甲基化酶,可以通过调控DNA6mA修饰水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在肝癌,胃癌和脑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中存在ALKBH1的异常表达。目前ALKBH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拟明确ALKBH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ALKBH1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ALKBH1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TCGA和GTEx公共数据库,检索胰腺癌及正常组织中ALKBH1表达情况。采用 Real-time PCR 技术检测 ASPC-1,PANC-1,BXPC-3 和 SW1990 等四种胰腺癌细胞及CCC-HPE-2正常胰腺细胞中ALKBH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LKBH1蛋白在患者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以及胰腺癌细胞系和正常胰腺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ALKBH1敲除的SW1990胰腺癌细胞系。然后采用CCK-8细胞活力测定、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等方法,比较ALKBH1表达水平不同的胰腺癌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分析公共数据库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ALKBH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七对组织样本中,癌组织中ALKBH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SPC-1,PANC-1,BXPC-3和SW1990细胞中ALKBH1 mRNA和ALKBH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CC-HPE-2细胞(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和细胞流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ALKBH1敲除的SW1990胰腺癌细胞系:ALKBH1-sg1和ALKBHl-sg2。CCK-8细胞活力测定、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在敲除ALKBH1的两组胰腺癌细胞中,其细胞活力、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ALKBH1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呈高表达状态;敲除ALKBH1,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活力,降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背景:TNM分期系统对胰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作用有限。列线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测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本研究拟建立并验证一个适用于根治术后胰腺癌患者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接受胰腺癌根治术的368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训练组258位,验证组110位)。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基于Cox分析结果建立线型图。从区分度和一致性两个方面评价列线图的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生存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训练组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胰腺被膜侵犯,CA199,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基于上述预后因素,建立了一个具有良好预测能力,可以预测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的C指数均高于TNM分期系统。基于列线图的新型风险分层系统将患者分为三组:低风险组(≤168),中风险组(168-255)和高风险组(>255)。与TNM分期系统相比,新型风险分层系统在预测1年、3年、5年生存率时准确性更好(TNM,AUC:0.614,0.604和0.568 VS新型风险分层系统,AUC:0.758,0.709 和 0.672)(P<0.05)。结论:本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个囊括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手术信息,病理数据和辅助治疗等指标在内的适用于胰腺癌根治术后的列线图。与第8版AJCC TNM分期系统相比,本研究的列线图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目的:探讨以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为基础的N分期、LNR分级和LODDS分级与胰腺癌R0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R0切除的30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和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淋巴结分期系统预测预后的效能;绘制散点图,比较LODDS分级和LNR分级的优劣。结果: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5.5%和2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分化程度、T分期、辅助治疗、N分期、LNR分级以及LODDS分级是R0切除术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1年生存率时,N分期、LNR分级和LODDS分级的AUC分别为0.591、0.592和0.609;预测3年生存率时,N分期、LNR分级和LODDS分级的AUC分别为0.585、0.588和0.593;预测5年生存率时,N分期、LNR分级和LODDS分级的AUC分别为0.554、0.557和0.589。其中,LODDS分级系统的AUC均最高,N分期的AUC最低,但3种预测手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全组患者,LODDS分级略优于N分期和LNR分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N0期患者,LODDS分期系统对于预后的预测效能优于N分期和LNR分级(P<0.05)。结论:N分期、LNR分级和LODDS分级均是影响R0切除术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ODDS分级对于预后的预测优于N分期及LNR分级。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特征是遗传学异质性。1号染色体2区1带拷贝数增加[gain(1q)]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受到长期关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明确gain(1q)的预后价值,探索伴有gain(1q)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47例BDH-02/03临床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分组及生存情况。CD138磁珠阳性分选
第一部分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超内镜下切除扩大适应证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的构建前言: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内镜下切除尚存在一定争论。本文基于UD-EGC的内镜下表现,旨在探讨其超内镜下切除扩大适应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精确筛选符合扩大适应证的UD-EGC病例提供诊断依据。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8年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外科手
研究背景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低,肿瘤异常分泌胰岛素,患者常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及高胰岛素血症,常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患者长期需要加餐缓解低血糖,长期反复低血糖导致患者体重增加、代谢改变及认知功能下降。胰岛素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常可长期存活,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同时超重、肥胖、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我们迫切需要
目的: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一种罕见的特殊亚型,是具有不等量肉瘤样梭形细胞成分的鳞状细胞癌。由于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低,目前大多数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研究都是个案报道,关于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尚不清楚。本研究系统探讨了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预
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死亡率高。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异常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系统地探究食管癌的基因组变异和转录组改变,是阐明食管癌分子发病机制与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基因组变异是DNA序列上发生的碱基对改变,由胚系突变和体细胞突变组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胚系突变(也就是SNP)可以影响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以及预后,全基因组或
背景与目的:胃食管交界处腺癌(adenocarcinoma at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CGEJ)指发生在胃和食管交界处的恶性肿瘤。近几十年来ACGEJ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而且中国是ACGEJ的高发区之一。然而,ACGEJ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缺乏特异且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患者的预后也较差。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飞速
第一部分小鼠骨骼肌神经导管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目的:骨骼肌神经导管可以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然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其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机制以及观察导管管壁内活细胞对神经再生的正向促进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部分:1)对骨骼肌神经导管的原材料——小鼠腹外斜肌薄片修剪后进行贴壁培养,4天后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从肌肉中迁移增殖的细胞种类;2)肌源性干细胞条件培养分化检测,从C57B
第一部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治疗反应的预后价值及其对分期的改良研究背景对于接受了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的直肠癌患者,第八版TNM分期依然沿用了与直接手术患者相同的分期标准。但是NCRT后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目显著减少,导致目前的ypTNM分期,尤其是ypN分期无法准确预测NCRT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对于治疗前已经出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病之一,儿童SLE约占所有SLE患者的10%-20%,其特点为病情重、器官损伤明显,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成人不尽相同;特别是有一些患儿起病早、治疗后病情难以缓解、或者补体持续降低等。提示儿童SLE患者可能存在与免疫缺陷有关的遗传背景。近来“单基因狼疮”越来越受到关注,其是指由于单个基因的纯合
研究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是整复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来源于物理创伤、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每年全球有超过五十万患者忍受着周围神经损伤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相比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更强组织再生能力,然而其功能恢复率仍不尽人意。在临床上,经过手术修复的周围神经缺损,功能恢复率低于40-50%[1,2]。部分神经断伤中,神经可通过手术无张力直接缝合,然而更多的神经断伤中出现神经组织缺损,损伤两段无法直接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