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它展示着我国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文化回应教学是以学生的母文化为背景,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为目的以及开展民族文化课程的亚文化课程,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文化回应教学的主要手段。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和乡村文化的并存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课程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尊重该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使得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有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它展示着我国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文化回应教学是以学生的母文化为背景,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为目的以及开展民族文化课程的亚文化课程,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文化回应教学的主要手段。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和乡村文化的并存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课程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尊重该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使得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有一个衔接的渠道,另一方面启发了该地区的学生做为自身民族文化的继承人的教育目的,加强对自身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继承使命感。真正做到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为了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实施文化回应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展开对广西瑶族X学校质性考察。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在概述文化回应教学理论及其在对样本学校开展质性考察的可行性基础上,以广西瑶族X小学为考察基地,通过观察法、访谈法从民族文化课程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教师文化回应理论认知以及X小学民族文化课程总负责人态度三方面考察民族文化课程在广西瑶族X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实施的现状,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确立本次质性考察主要解决的问题,再与该校的课题合作教师挖掘出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实施文化回应教学过程可利用的教学因素。选定并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并按计划实施,通过一定时间的质性考察,最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反思,获得结论并提出建议,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实施文化回应教学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教学借鉴。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点明该研究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的阅读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夯实此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章: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进行对本次研究所用的教学理论基础进行阐释。第二章:点明要义。阐述本课题研究开展的意义和具体表征,明确乡村教师教学中的目的,教学内容,所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梳理研究过程与研究思路以及资料收集并编码。第三章:现状分析。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实施文化回应教学的理论可行性。首先,介绍文化回应教学的概况,从民族文化课程,教师教学以及课程实施结果简述基本概况。其次,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预设研究过程得出文化回应教学实施的基本现状,通过收集得出现状结果并分析,形成现状初步结论。第四章:困境分析。首先,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所需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从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乡村教师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情况以及课程负责人对课程实施的态度三方面分析本校实施文化回应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做出原因分析。第五章:对策探索。通过对样本学校的实地考察,首先与课题研究的合作老师深入交流,发现教师教学过程的问题,其次从民族文化课程的课程结构,课时比例等方面入手,挖掘出该课程的深层次问题和困境,再次,从课程的总负责人角度出发,在课程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因素,总领研究的全程,做出最终的对策探索。
其他文献
为了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初中择校热的难题,西安市教育局采取“摇号”即电脑随机派位的策略进行解决。截至2020年12月份西安市已经有三届学生通过“摇号”政策升入民办初中学校。到目前为止,不同的人对这项升学政策及效果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部分已参与、将参与“摇号”的学生、老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摇号”政策的看法,从而对下一步民办学校招生政策制定给予一定参考。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长对
农村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关心的重点,而农村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以及各省市也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教师补充措施。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农村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但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却面临新的难题,其中解决不合理的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是重要的一环节。本研究试图通过描述一位大学生选择进入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的经历,直至最后离开农村学校的心路历程,并解释其流失行为的
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追求优质而公平的教育这一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作为国民教育基石的义务教育更是备受瞩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逐步向区域均衡发展精准转向。本文所研究的义务教育区域代表是国家第七个新区—西咸新区。自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和关心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西咸新区与省级城市西安市毗邻
伴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初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最有活力的一支队伍,未来教育行业的有生力量,他们的专业成长关系到教师行业整体素养的提升和整个国家教育的前景。初任教师也处在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是否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直接决定着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走向。本文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形式,选取三位初任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专业发展的具体状况,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仅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课程理念,也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深化落实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成为语文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目前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面临着教学目标浅表化、教学过程同质化、教学内容碎片化等挑战。深度学习作为强调整合构建、个性体验、迁移应用、高阶思维的沉浸式学习样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
高校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桥梁纽带作用,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阐述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内容入手,指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着力探索解决问题路径,以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发挥育人成效上有重要作用。文言文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编和教学应立足文化传统,承担文化转型期赋予的责任。本文探究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编特点,分析了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通过教材和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本文由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运用文献研究法,阐明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及意义
当前,苏轼作品的教学存在着师生角色不对等、“知人论世”滥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深刻学习到苏轼作品里蕴含的文学、文化等内涵。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苏轼作品时,可以参考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引导学生挖掘苏轼作品中的“召唤结构”,满足学生对苏轼及其作品的“期待视野”,努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苏轼作品、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条件。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科技对传统课堂的渗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矛盾冲突尤其表现在教师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在线上课和学生学习的各种窘态中。目前的教师培训,不管是培训的内容还是教学工具的使用培训上很明显没有跟紧时代的步伐。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简称“省培”)自从2015年实施之后,到目前实施已有6年,研究“省培”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提升策略,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课堂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借助不同教学手段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使预定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过程,其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自身管理与学生管理。即使针对课堂管理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做出了不少贡献,然而在研究方向上仅注重纪律问题的探究,缺乏教师对教学与学生学习管理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以中职英语课堂管理实际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随堂听课法和课后访谈等方式,对当前形势下的中职英语课堂管理状况进行考察,分析中职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