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植物化学物组成及加工及其结构和抗氧化、抗炎活性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叶为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植物桑树的叶片。桑叶属于药食两用资源,含有酚类、生物碱类和多糖等多种植物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近年来桑叶茶、桑叶菜及其加工产品发展迅速,有关桑叶及其加工食品营养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然而目前对于不同品种桑叶原料食品价值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对于烹饪加工以及消化过程对桑叶植物化学物组成的影响也鲜见报道,桑叶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的分子机制也尚未明确。
  为了进一步了解桑叶营养的物质基础,本文分析了不同品种桑叶中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物组成,综合评价了不同品种桑叶的食用价值,探讨了桑叶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烹饪和加工方式对桑叶植物化学物组成及其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应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飞行质谱技术(UPLC_ESI-QTOF-MS2)分析了桑叶酚类成分在体外模拟消化和肠道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变化;通过建立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探究桑叶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品种桑叶的营养和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19种桑叶的粗蛋白含量为27.63~37.36g/100g DW,粗纤维的含量为11.46~16.61g/100g DW,可溶性总糖含量为58.71~150.31mg/g DW,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0.08~1.12mg/g DW,总酚含量为8.76~20.26mg GAE/g DW。酚类物质主要为绿原酸(2.45~10.24mg/g DW)、芦丁(0.42~4.31mg/g DW)、异槲皮素(0.70~3.50mg/g DW)、紫云英苷(0.30~1.32mg/g DW)、槲皮素-丙二酰基-葡萄糖苷(0.68~3.05mg/g DW)和山奈酚-丙二酰基-葡萄糖苷(0~1.19mg/g DW)。应用聚类分析可将试验的19个桑树品种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NS14,其总酚、总黄酮、DNJ和粗蛋白含量都比较高,综合品质最好;第二类是D10、XS和GS8,这些品种的桑叶中总酚含量高,但是DNJ含量低;其它品种为第三类。
  2.不同品种桑叶的DPPH清除活性、ABTS清除活性和FRAP抗氧化活性分别为33.22~56.37μg TE/g DW,51.28~70.84μg TE/g DW和91.62~149.15μmol AAE/g DW。桑叶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绿原酸、芦丁、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槲皮素-丙二酰基-葡萄糖苷(QMG)和山奈酚-丙二酰基-葡萄糖苷(KMG)含量没有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芦丁、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对桑叶的抗氧化活性贡献较大。
  3.蒸制、水煮、微波和油炸等烹饪处理显著影响桑叶植物化学物的组成和含量。烹饪时间越长,桑叶的总酚和DNJ含量越低。隔水蒸3~10min后桑叶的DNJ含量为4.96~5.57mg/g DW,接近于冻干桑叶。微波(3~5min)、水煮1~2.5min、油炸1.5~3.5min桑叶的DNJ含量分别降为4.23~4.40mg/g DW、1.72~2.85mg/g DW和0.44~1.04mg/g DW。蒸3min的桑叶总酚含量最高,为29.64mg GAE/g DW,比冻干桑叶(27.50mg GAE/g DW)高2.14mg GAE/gDW。蒸10min后桑叶总酚含量与冻干桑叶无显著差异。微波、水煮和油炸后桑叶的总酚显著降低,其中微波(70W)加热5min后桑叶的总酚含量最低,为1.09mg GAE/g DW。油炸处理后桑叶酚类物质组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与冻干比较,油炸桑叶样品中槲皮素-丙二酰基-葡萄糖苷(QMG)和山奈酚-丙二酰基-葡萄糖苷(KMG)含量显著降低,而槲皮素-乙酰基-葡萄糖苷(QAG)、山奈酚-乙酰基-葡萄糖苷(KAG)、槲皮素和山奈酚苷元含量显著增加。由此可见,蒸制处理可保留相对较多的DNJ和酚类物质,选择合理烹饪方式可以减少桑叶植物化学物的损失。
  4.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了不同桑叶茶加工工艺对桑叶酚类化合物结构、生物可接受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冻干桑叶相比,60℃烘干、炒青(220~260℃翻炒5min后60℃烘干)和蒸青(沸水中隔水蒸3min后60℃烘干)桑叶中的总酚含量分别降低10.30%、31.26%和54.45%,同时炒青使桑叶中的一部分QMG和KMG降解为QAG和KAG。经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冻干、烘干、炒青和蒸青桑叶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可接受率分别为为64.50%、56.10%、66.00%和48.63%,表明炒青可增加酚类物质的生物可接受率。酚类成分通过透析袋(10KD)的可透析率为25.37%~80.43%,炒青和蒸青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异槲皮素、QMG、紫云英苷和KMG)的可透析率明显高于烘干桑叶。不同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可接受率和可透析率也有差异,其中绿原酸最高,紫云英苷最低。无论消化前后,桑叶酚类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趋势与总酚含量一致,即冻干桑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高,蒸青桑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低。桑叶酚类的生物可利用率总体不高,相对蒸青而言,炒青桑叶茶酚类物质的含量、生物可接受率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更高。
  5.桑叶酚类成分在体外模拟消化和肠道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会逐步被降解。在体外模拟胃-小肠消化和肠道微生物发酵前期(0~0.5h)过程中,桑叶中的QMG和KMG等成分一部分会被降解为异槲皮素、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奈酚,二咖啡酰奎宁酸和绿原酸等酚酸会降解为奎宁酸和咖啡酸。随着发酵时间延长(0.5h~24h),桑叶的酚类成分进一步被降解为二氢咖啡酸和3-4-二羟基苯丙酸等小分子物质。从不同时间段的降解产物结构可以推断,桑叶酚类成分降解的主要途径是水解、裂解和脱羟基。桑叶酚类物质以原型化合物和代谢产物共存的形式被机体吸收从而发挥生物活性。
  6.以D-GalN/LPS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不同桑叶提取物的护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GalN/LPS可诱导大鼠释放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从而引起异常的炎症反应和肝坏死。桑叶水提取物(MAE)、乙醇提取物(MEE)和混合提取物(MCE)能够降低D-GalN/LPS诱导的肝损伤大鼠血清的AST、ALT、TNF-α、IL-1β、IL-6水平和肝组织的MDA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GSH含量、SOD和CAT活性,有效地减轻大鼠肝脏炎性损伤。其中高剂量桑叶醇提物组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而高剂量混合提取物组的抗炎活性最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桑叶提取物可以上调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抑制p38MAPK和ERK的磷酸化,下调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桑叶提取物对于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MAPK信号通路以及抑制NAL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
  7.以D-GalN/LPS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较连续灌胃7d和14d桑叶乙醇提取物的护肝效果。与灌胃7d相比,灌胃14d大鼠肝脏的炎症反应较轻,血清的ALT、AST、IL-1β和IL-6水平较低,TNF-α、iNOS活性和NO含量较高。灌胃14d组大鼠肝脏和血清的GSH含量、SOD和CAT活性均低于灌胃7d组,但更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灌胃7d的抗氧化活性相对更强,然而灌胃14d的抗炎活性更强,护肝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以健康服务体系和可持续性理论为研究基础,从服务能力、科学投入和绩效管理三个维度开展子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可持续性研究。为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子宫颈癌筛查长效机制提供决策支持。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将全国按照地理位置分为7个大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华中和西南),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七个大区14个省份选取20个开展中国子宫颈癌检查项目的县/区及下属的乡镇医疗机构,按服务能力和经济
学位
目的:氡己成为继吸烟之后第二位主要的肺癌致病因子,目前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氡致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而有关的动物实验与分子机制研究仍然十分缺乏。本研究采用氡室吸入染氡,观察氡及其子体对小鼠肺组织线粒体的损伤作用,为阐明氡及其子体导致肺组织损伤作用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资料。  方法: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通过HD-3型氡室进行吸入染氡,每天染氡8h,
学位
目的:酵母中蛋白质资源丰富。与传统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蛋白质源相比,酵母蛋白生产不受地域和季节影响,更加稳定便利。本研究探讨酵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功效,旨在为酵母蛋白质在食品和健康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酪蛋白、乳清蛋白质、大豆蛋白质和混合蛋白质为参照,分析和比较酵母蛋白质:①氨基酸含量: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GB5009.124》方法测量各种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和非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病因、多基因复杂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作为OP的诊断标准,但是BMD的改变往往不可逆,且变化周期长,滞后于骨重建失衡,在OP早期发现和疾病机制认识上尚存在较多盲点。外泌体中选择性地富集了某些功能性miRNAs,这些miRNAs在脂质膜的保护下具有充分的生物活性,被转运到效应细胞后可继续发挥
学位
铜是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作为体内多种代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络氨酸酶、多巴胺羟化酶等)的辅助配基发挥重要作用。铜稳态代谢平衡对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铜过量蓄积会产生大量氧化自由基,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而铜缺乏则会导致冠心病、骨质疏松、神经退行性疾病、贫血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迄今为止,铜缺乏导致贫血的确切机制尚不明晰。通过构建低铜饮食诱导小鼠模型和铜转运蛋白Slc31a
学位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0%,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我国甘肃省武威市作为甘肃省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二[1]。然而该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却相当匮乏,仅有关于某一区县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报道,尚无整个武威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的全面研究。
学位
目的及意义: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家庭成员关系的和睦,亲子之间的亲密互动,以及形成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塑造,并且对其心理素质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分析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与其心理健康状况间的相关性,探索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对改善不良家庭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
生物等效性研究是仿制药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常规的等效性研究中,一般采用交叉设计,以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评价终点,采用双单侧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对于局部给药且在局部起效的药物,血药浓度无法反应药物在局部的效应。因此对于此类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通常采集药物起效部位的组织或体液来进行分析。由于药物起效部位的组织或体液通常采样难度较大或无法重复采样的限制,很多局部用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采用稀疏采样设
学位
家庭收入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标之一,大量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高家庭收入与死亡风险的降低相关联。其主要原因是高家庭收入人群通常有着较为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享有较为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收入水平较低,慢性病死亡构成比较高,医疗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而且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如水果摄入量较低、吸烟、运动水平不足等较为普遍。这些均提示我国家庭收入与死
学位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膳食营养、睡眠质量、体力活动基本情况,测量握力、步速、身体成分,获得中老年人肌肉减少症患病情况,研究环境因素与中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的关联。从遗传角度探讨TP53、VDR、BRAP、TRHR、ACTN3及CAV1基因多态性与肌肉减少症的关联。进一步研究环境、遗传交互作用对肌肉减少症的影响。为新疆中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的病因学累计资料,为今后中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