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0%,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我国甘肃省武威市作为甘肃省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二[1]。然而该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却相当匮乏,仅有关于某一区县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报道,尚无整个武威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的全面研究。因此,摸清武威地区食管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发病趋势,将对当地有针对性的开展食管癌的防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SaTScan、GIS技术,对武威地区食管癌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找出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及聚集区,从而更好地在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针对性更强的防控措施。
方法
1.收集武威地区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12家具有住院病床的县级以上医院食管癌患者的住院病例,提取患者的病例信息,对该地区食管癌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JointPoint软件分析当地食管癌的发病趋势。
2.建立武威地区食管癌病例数据库,通过ArcGIS10.2进行空间地理信息的关联,对武威市102个乡镇不同年份发病例数进行计数统计,分析武威市102个乡镇1995~2016年22年间的年度发病率以及年均发病率,最终通过ArcGIS10.2实现年均空间分布情况的可视化。
3.武威地区食管癌高发聚集区的时空分析,应用时空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9.3对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武威地区102个乡镇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并与ArcGIS生成的食管癌空间分布图进行匹配,分析食管癌的高发聚集区。
结果
1.武威市食管癌患者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采集到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22年中的3704例食管癌病例信息,凉州区2350例,古浪县372例,民勤县717例,天祝县26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50±9.03岁;男性患者占76.78%,女性患者占23.22%。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占98.78%),73.69%为农民,5.83%合并有其他肿瘤,平均住院21.70±17.01天;住院治疗费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5151.29(2249.96,9840.60)元。
2.1995~2016年武威市食管癌的分布情况及发病趋势
2.1年龄组情况0~39岁年龄组的发病趋势非常平稳,几乎没有变化;40~59岁年龄组的发病趋势呈现一个M型的变化,在2009年高峰后缓慢下降,在2012年趋于稳定;60~79岁年龄组城乡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达到高峰后下降到之前的水平继续上升;80岁以上年龄组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2.2性别分组情况男、女食管癌发病率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组AAPC=10.30%;女性组AAPC=1.03%)。女性在2002~2008年,发病趋势呈现平稳波动,而男性在此期间则继续呈上升趋势,两组均在2009年达到高峰,而后呈现下降趋势。
2.3武威不同地区(一区三县)情况凉州区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AAPC=1.30%);天祝藏族自治县呈缓慢上升趋势(AAPC=6.54%);民勤县呈现缓慢下降趋势(AAPC=-1.00%),由于很多年份患病例数为0,古浪县无法进行JPR分析,通过发病趋势曲线图可知古浪县的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
3.武威地区空间分布特征
武威地区102个乡镇的食管癌年均发病率存在地域性差异。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民勤县红沙岗镇243.78/10万、古浪县横梁乡70.27/10万,其余地区发病率主要集中在3.00/10万~15.00/10万。
4.武威地区空间聚集性
武威地区食管癌的分布具有典型的时空聚集性。武威市共探测到4个食管癌高发区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1个,二类聚集区3个。包括44个乡镇。一类聚集区是1号聚集区,共覆盖2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为209.07;二类聚集区包含2号、3号、4号聚集区,其中2号聚集区共覆盖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147.33;3号聚集区共覆盖2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56.96;4号聚集区共覆盖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12.27。
结论
武威地区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食管癌的发病情况随时间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为食管癌高发群体。不同地区间发病趋势存在差异,除民勤县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之外,凉州区、天祝县和古浪县均呈上升趋势。
武威地区食管癌具有典型的空间聚集性,本研究确定了4个高发聚集区,其中一个一类聚集区,三个二类聚集区。可以针对高发聚集区加强宣教和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0%,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我国甘肃省武威市作为甘肃省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二[1]。然而该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却相当匮乏,仅有关于某一区县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报道,尚无整个武威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的全面研究。因此,摸清武威地区食管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发病趋势,将对当地有针对性的开展食管癌的防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SaTScan、GIS技术,对武威地区食管癌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找出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及聚集区,从而更好地在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针对性更强的防控措施。
方法
1.收集武威地区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12家具有住院病床的县级以上医院食管癌患者的住院病例,提取患者的病例信息,对该地区食管癌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JointPoint软件分析当地食管癌的发病趋势。
2.建立武威地区食管癌病例数据库,通过ArcGIS10.2进行空间地理信息的关联,对武威市102个乡镇不同年份发病例数进行计数统计,分析武威市102个乡镇1995~2016年22年间的年度发病率以及年均发病率,最终通过ArcGIS10.2实现年均空间分布情况的可视化。
3.武威地区食管癌高发聚集区的时空分析,应用时空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9.3对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武威地区102个乡镇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并与ArcGIS生成的食管癌空间分布图进行匹配,分析食管癌的高发聚集区。
结果
1.武威市食管癌患者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采集到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22年中的3704例食管癌病例信息,凉州区2350例,古浪县372例,民勤县717例,天祝县26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50±9.03岁;男性患者占76.78%,女性患者占23.22%。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占98.78%),73.69%为农民,5.83%合并有其他肿瘤,平均住院21.70±17.01天;住院治疗费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5151.29(2249.96,9840.60)元。
2.1995~2016年武威市食管癌的分布情况及发病趋势
2.1年龄组情况0~39岁年龄组的发病趋势非常平稳,几乎没有变化;40~59岁年龄组的发病趋势呈现一个M型的变化,在2009年高峰后缓慢下降,在2012年趋于稳定;60~79岁年龄组城乡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达到高峰后下降到之前的水平继续上升;80岁以上年龄组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2.2性别分组情况男、女食管癌发病率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组AAPC=10.30%;女性组AAPC=1.03%)。女性在2002~2008年,发病趋势呈现平稳波动,而男性在此期间则继续呈上升趋势,两组均在2009年达到高峰,而后呈现下降趋势。
2.3武威不同地区(一区三县)情况凉州区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AAPC=1.30%);天祝藏族自治县呈缓慢上升趋势(AAPC=6.54%);民勤县呈现缓慢下降趋势(AAPC=-1.00%),由于很多年份患病例数为0,古浪县无法进行JPR分析,通过发病趋势曲线图可知古浪县的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
3.武威地区空间分布特征
武威地区102个乡镇的食管癌年均发病率存在地域性差异。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民勤县红沙岗镇243.78/10万、古浪县横梁乡70.27/10万,其余地区发病率主要集中在3.00/10万~15.00/10万。
4.武威地区空间聚集性
武威地区食管癌的分布具有典型的时空聚集性。武威市共探测到4个食管癌高发区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1个,二类聚集区3个。包括44个乡镇。一类聚集区是1号聚集区,共覆盖2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为209.07;二类聚集区包含2号、3号、4号聚集区,其中2号聚集区共覆盖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147.33;3号聚集区共覆盖2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56.96;4号聚集区共覆盖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12.27。
结论
武威地区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食管癌的发病情况随时间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为食管癌高发群体。不同地区间发病趋势存在差异,除民勤县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之外,凉州区、天祝县和古浪县均呈上升趋势。
武威地区食管癌具有典型的空间聚集性,本研究确定了4个高发聚集区,其中一个一类聚集区,三个二类聚集区。可以针对高发聚集区加强宣教和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